107 和记收购战(3)(1 / 2)

第105章和记收购战(1)

雷盛利与徐伟山告辞离开后,负责金融业务的周家杨被叫了进来,不过不一样的是,之前一直记录的安琪,也被请了出去。

“和记的准备怎么样了?”陈志文问道,这是他最近最关注的一件事,仅次于零售与美的了。

“我已经在海外新注册了600个账户,印尼那边,我也早就散播消息,同时也花钱让当地的报社来报道和记违约一年的事情,报纸已经出来了,不过香港这边目前还没有风声,但估计也快了。”周家杨说道。

“那个报纸你有吗?”陈志文问道,非互联网时代,这个国家的头条,如果不影响其他国家,那么其他国家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也很难查到,而即使有影响,可能也需要很长时间消息才能传过去。

“有,我之前就让报社寄了几分给我。”周家杨早就准备好了。

“嗯,那就安排人联系香港的报社,将这件事曝光,现在的媒体,都恨不得哗众取宠,获取新客户,这种劲爆新闻,他们是不会放过的。”陈志文淡淡的说道。

“没问题,我认识信报的总编,这个消息只要给他,估计第二天就能上财经头条了。”周家杨笑着说道。

“行,你控制好时间,等消息爆出,和记股票被压盘,你就需要立刻接手股票。争取在不引起关注的情况下,多收购一些和记的股份。”陈志文说道。

“好,只要操控的好,再收购个5-10%应该不是问题,只是我担心,和记的财务状况,能不能扛得住。”周家杨担忧的说道。

“四大洋行之一,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倒闭,港府不会让它倒闭的。”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大而不倒,这四个字是现代社会诞生的“成语”,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任何一家公司的倒闭,造成的损失远超过它本身的规模,它的合作伙伴、它的供应商、它的客户、它的债权方、它的投资者等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些相关方中,有些过分依赖这家公司的,也有可能会因此而倒闭,从而引发类似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倒闭公司的规模越大,形成的破坏会成指数级增长,最简单来说,以和记为例,如果和记倒闭,员工失业、供应商破产都是小事情,最致命的则是银行,以和记的规模,与香港内部的小银行合作的也不少,一旦这些银行因为和记出现资金问题,那极有可能会引起储户挤兑,造成的后果将会远超过60年代的挤兑。

就是香港的准央行汇丰,也借给了和记数亿港元,以汇丰的规模当然不至于破产,但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人类近代商业史上,欧美日韩都曾经出现过很多资不抵债的大企业,但政府与央行也只能咬着牙进行援救,如美国针对汽车行业的大力扶持、韩国针对大宇集团的救助等等,实在是因为放任这种大型公司破产,造成的经济伤害大到社会无法接受。

当然,也有一些特例,比如08年次贷危机时,美国政府没有救助雷曼银行,放任其破产,但这却显示出了一个不救的后果,雷曼倒闭后对全球经济造成的破坏,是远超过当初需要对它救济的资金,不过不救雷曼,也是因为ZZ原因,属于白宫对华尔街的警告,毕竟,如果每次都救,那以后华尔街这群人玩的会更嗨,更没有底线。

实体行业的影响还比不上这种大银行,但造成的危害也不小,再说,和记也不属于实体行业,主打地产的公司其实也应该是一种金融公司。

“那我明天就让传媒放出消息,估计市场很快就会有反应。”周家杨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