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是‘兼相爱交相利’,兼爱非攻,理念也很不错,可是墨子无法让所有人都做到兼爱,只能让鬼神监督,但鬼神是不存在的,所以最后墨家内部只能用各种法规强制让大家兼爱,结果也失败了。
周礼衰弱,朱杨和墨家都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理念,最终在实践中失败。
到了战国,变法图强成为了主流,大家都开始务实,只求在残酷的战国生存下来,富国强兵成为了最重要的标准。
所以各种揭露社会现象的著作纷纷面世,这个时代不谈理想,只谈现实。而现实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朱杨和墨家还是谈理想的,但法家不谈,这也是法家的弱点。
因为现实是现实,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生活,那么除了自己之外,外界都是敌人。国家、文明也无法长期维持,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让大家能一起努力的理想。
朱杨和墨家已经实践过了,不太行,最后也只能找儒家了,因为当时谈理想的就这三个。
后来还有传入中原的佛教,佛教的理想是脱离苦海,到达彼岸。是个人追求的理想,而儒家谈的是制度建设的理想,如何建设一个大同世界。
佛教一直很强势,毕竟个人追求可比建设什么大同世界踏实。于是道教开始修仙,儒家开始格物致知,道家成仙人,儒家成圣人,都可以抗衡佛陀。
佛家有人人可以顿悟成佛,儒家就有知行合一人人都能成圣。道教有些吃亏,因为道教修仙讲究‘法财侣地’,不是人人都满足条件的,所以修仙不是人人都能修的。
为什么修仙小说那么流行?就是因为修仙是打破阶级。一个没有修仙资格的普通人,得到了奇遇,打败一大批拥有修仙资格的人,很爽。
修佛就没这么爽了,因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可以修佛,这就没意思了。
至于儒家的圣人和修仙小说里的圣人完全是两回事,小说不会写主角成为儒家圣人的,因为儒家圣人太世俗了,没有任何的神通,尧舜禹、孔孟这些儒家圣人都太过世俗,到了知行合一,扶老奶奶过马路都算是圣人,这种乐于助人的平凡圣人小说没人喜欢看。
不过修仙小说把圣人设定为最强等级,也说明了圣人这个词的影响力。
总之一个制度衰落,就会有很多新的制度诞生,一开始大家会谈理想,希望构建一个更好的制度,但很快他们就会遇到实践的难题。
旧制度衰弱是有内生矛盾的,新秩序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矛盾引发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光有理想没用。
等到这个时候,又会出现一批冷峻的现实主义者,他们会针砭时弊地批判这个社会,指出各种问题,并且用冷酷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等问题解决了,就可以继续谈理想了,因为不可能一直冷酷下去。所以朱杨、墨子总是被人传颂,因为人活着必须得有理想。
可以说神王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林茹之就是一个冷峻的现实主义者。理想落败,现实上位,这也是发展发展规律。
神王不知道这些,但林茹之知道,所以她不会反对理想,因为总有一天某个理想会被大部分人接受,成为大家努力的目标。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大家必须面对现实,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淋漓的鲜血。
打不过,神王心中冒出了胆怯的想法,他畏惧了。完全无法理解对方的力量,不是造梦,不是取梦,甚至不是玄冥,这是一种凌驾于三位一体之上的力量。
不要说神王不能理解,赵茜也无法理解,但她想起了传奇的一句话‘只要人还活着,就不能停止做梦’,梦是不会结束的,新的力量就在梦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