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一看大家开动心思,希望把自己家不满足年龄的孩子都送进城去。他能理解大家的想法,毕竟生活都不容易,好不容易看到一次机会,恨不能大人都想去。
因为在他们看来,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只考虑当下,根本没想过长久合作。
“我能理解大家的难处,可我们做人不能这样。我已经打听过了,孩子们进城之后,会进寄宿学校,生活不用担心,学校老师会照顾,吃喝拉撒都在学校,这也是一大笔钱。人家已经出了钱,你们把不符合年龄的孩子全部送过去,人家就要花更多的钱。钱都不是大风刮来了,做人得凭良心。”老秦用心良苦地说道,他是真担心村民弄虚作假被揭穿,最后导致造梦师怒而离开。
“话不能这么说,我们家孩子聪明,虽然年龄小一岁,但有什么关系呢?”
“就是,我家孩子就大一岁,看不出来的。”“老秦,大家都是自己人,你可不能偏向外人。”
“我不偏向外人,我只偏向道理。”老秦很严肃地说道:“你们要是在这样,我可去找村长去了,他要是知道了,可不会放过你们。”这个时候也只能请出村长五兄弟了。
村民们一听就不高兴了,虽然害怕,但更觉得老秦不地道。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进城,自己儿子不能进?自己孩子就小了一岁罢了。
“我儿子要是不能进城,那大家都不要进了。”村民大喊道。
“就是,凭什么我们孩子就不能去?根本看不出的,老秦,我劝你不要多管闲事。”
老秦很无奈,这都什么事情啊,本来一件好事,竟然搞得村民之间翻脸。
春秋时代的晏子做过一个比喻,本来一群狗安安稳稳地待在一起,这个时候如果丢入一块肉,那么狗群会迅速地沸腾起来,为了一块肉而厮咬。
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八岁到十二岁的年龄限制最后只有十二个是完全满足的,其他孩子要么太小要么太大,结果就是争吵不断。
“你们什么意思,自己孩子年纪不到,要怪就怪你们自己,我们孩子可是满足的,你们凭什么拦我们?”
村民们是剑拔弩张,一看就要翻脸了。
老秦知道这个时候只有村长能镇得住,虽然自己的腿被五兄弟打断了,但他并生气。他很清楚大家都是为了生存,谁让鱼骨村这么穷,越是穷就越是斤斤计较,毕竟少吃一顿就可能没力气干活,就可能饿死。
大家都只能顾自己,根本无暇顾及别人。
这个时候好老人没用,只能让村长来。
林茹之听得很清楚,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就应该是如此,穷人如果再不狡猾一点,鸡贼一点,就很难出头,他们都不甘心做穷人,至少知道上进。
当然这种透支穷人信用的行为做多了,大家就很难再给穷人机会了。所以想要改变命运,还是得靠齐国推广教育,让穷人有稳定的上升通道,而不是只靠几个好心人。
只靠好心人扶贫,只会越来越心凉。因为穷人为了得到机会,会互相争斗,会弄虚作假,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说到底扶贫不是几个人就能做到的,必须是通过齐国大力发展才有可能解决。只有国家搭好通道和平台,大家在平台上互相合作,互相监督,才有可能越来越好。
对于鱼骨村的情况,林茹之不准备参与,这是人家内政,就看他们自己商量的结果。如果他们按照约定,只送十二个符合年龄的孩子,那没问题。如果他们决定一起作假,那也没问题。如果他们撕破脸皮,打起来,那就打吧。
反正林茹之没有办法解决齐国贫富差距的土壤,而土壤不改变,这种争斗就会不断发生,不会停止。
这不是人性善恶,这是社会结构导致的问题,不改变社会结构,争斗就会一直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