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听着朱文正的话,一部分更是后槽牙都快咬断了,心中更是恨不得饮其血,食其肉。
实在是朱文正说的话,是在逼着他们去做决定,他们本就是在犹豫,主动的做决定与被动的决定,能一样吗?
他们本就没有完全想清楚,但朱文正现在这番话,他们即便想拒绝,又该怎么拒绝?
他们是在害怕自己完不成指标,会被惩罚吗?对,一部分人确实是这样想的。
但现在若是反对,这一点该怎么反驳?
前面的百强县、十佳府他们都已经同意了,若是没有同意那两项的推行,现在即便朱文正这样说,他们也可以从礼制,从其他方面去反驳,但现在,就是行不通了。
现在就是谁要是敢反对,就是说明自己没有信心去完成指标,一旦说出,轻则失去现有的地位,重则还会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是?命能不能保全,都还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到了他们这个地位,谁愿意轻易在这么一个严肃的场合之下,说自己的能力不行?
这不是在给朱元璋借口与理由,对他们进行清洗吗?
而且这些人看着自己底下的这些人,被朱元启的那些大饼给忽悠得不成样子的模样,这让他们更是一阵叹气,他们若是不应,恐怕以后自己在自己的部门里,都没有什么威信了。
一部分人看着朱元启,目光更是深深的忌惮,朱元启这番,有百强县与十佳府开路,再到劳模部,直接将目标对准下面的那些人,而非他们这些尚书,从而逼迫他们来抉择,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简直是有些可怕了。
许多人眼中,朱元启在军略这块,确实极强,可以说是大明的战神也不为过,为大明东征西讨,开疆扩土。
但在朝堂之上,除了李善长这些人,一部分人甚至认为朱元启不适合待在朝堂之上,哪怕朱元启提出不少利国利民之策,但以往的低调,让一部分人以为朱元启也就是这样。
但今天,这些人属实是被开了眼了。
在朱文正话音落下之后,刘基紧随其后,出声赞同,而三大局,更是无条件的跟上,纷纷赞同,随后则是工部,以及大都督府的众将,纷纷出声赞同。
李善长看着眼前的一幕,他就知道,如今大势所趋,不会为个人所改变了,再加上朱元璋与朱元启鲜明的态度,李善长随即也是出声赞同。
李善长与徐达的共同出声,中书省之下的官员,同样开始出声赞同。
朝堂大势,向着那一部分人压去,杨思义等人无可奈何,最终只得心中叹气,随即纷纷开口赞同推行。
这一次,所有人都是见识到了朱元启的能力,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大部分都开始正视起来,他们的明王朱元启了。
同时一些人也是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如今朝堂之上,朱文正与徐达不用多说,包括地位等同各部的三大局,还得加上中书省以及即将组建的监察部的刘基,甚至是大都督府。
朝堂之上,俨然已经渐渐被朱元璋所控制,因为这些人,都是坚定的皇党,一旦朱元璋或者朱元启开口要推行某一件事时,只要其余各部不能形成统一,那么朝会之上,提出的策令就会被通过。
起初都没有去注意,但如今即便注意到了,他们却是没有丝毫的能力去改变。
要么将这些人逐出朝堂,要么,这个朝堂之上就是朱元璋与朱元启占据绝对优势。
他们现在更是突然发现,这监察部的出现,俨然就是在分割御史台的权力,然而在这个关口监察部出来,御史台的人却是连气都不敢出,更是让一部分人无比的愤怒。
想到这些,许多人都生出一身冷汗,他们突然发现,各部的职权,似乎减少要成为了一种趋势。
前有工部,分离出来的成为了三大局,后有户部,分离出来的财权成为了如今财部,现有御史台,分离出来的监察权被分割,成立了监察部。
至于军中,大都督府的许多权力,同样在被进行分割,宣军司、廉军司等等,似乎都在进行细化。
他们不敢再去想,因为这些部门,都是因为发生了大事才应运而生的,他们心中都不愿意去相信,这是朱元璋与朱元启早已经谋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