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出人意料方国珍(1 / 2)

处州路外的一场大战,持续了近四个时辰,最终以朱元启大胜而落幕,如今在江浙行省,只剩下方国珍对朱元启有一定的威胁。

大战已经是过去了三日,朱元启与众将,正在处州路商议着接下来的进军方向。

这一战朱元启虽然打赢了,但伤亡也是不小,出发时的十万军,到现在只有七万不到。

尤其是与陈友谅的这一战,前前后后加起来,伤亡达到了一万三千余人,要是再把陈友谅在婺州路大战的伤亡也加上,直接达到将近三万人。

其余大战,伤亡人数不过才数千,一个陈友谅,直接让朱元启造成了这么大的伤亡,当众将知道这个数字之后,也才明白朱元启为何这么重视这个陈友谅了。

要知道陈友谅一开始军不过五万啊,他们无法想象,要是一开始就是陈友谅负责整个江浙行省的战事,还指不定会发展是什么样子,要知道那时徐寿辉在江浙行省的兵力可是达到了十余万的。

朱元启心中很是沉重,尽管除掉了大患,但这代价,是真的沉重。

军士伤亡就不用说了,大将也死了几个,伤了几个,他带来的奔雷军硬是直接被打废了。

作为武器最先进的奔雷军,如今连建制都快打没了,也正是这场大战,让朱元启深刻知道,热武器这块,距离他想象中的还差得太远、太远。

要是这火绳枪能多坚持射击二三十次,对于这场大战都会有决定性的帮助,十多发就炸膛,在这残酷的大战中,能做什么?

朱元启也不再去想这些,如今陈友谅虽亡,但徐寿辉这个天完皇帝还在,可没有那么时间给他休整,必须得再次出击了。

“如今敌将陈友谅已死,江浙行省我们基本可以拿下,但如今庆元路与台州路还有一个方国珍,现在又占据绍兴路大半,婺州路小部分。

另外,饶州路那边,我哥吴王,与徐寿辉正在大战,那边的大战,才是决定南方归属的一战。

但我们若是不清理方国珍,到时我们一旦出兵,这里将会非常空虚,这方国珍一旦心怀不轨,我们打下来的江浙行省,恐怕会为他做嫁衣。

如今,你们觉得该如何?”

朱元启一脸微笑的看着众将,下面的人都没有出声。

他们很是明白,如今江浙行省的徐寿辉大军基本被他们全灭了,剩下那些地方,不过是率军走一趟,就能全部拿下。

稍微难一点的,不过是方国珍的庆元路与台州路,但这些战功,对比起去饶州路参与围攻徐寿辉而言,实在有些小了。

若是不去,留下来的人与去的人,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这些浅显的道理,他们还是都懂的。

朱元启看着没有说话的众人,也没有去催促他们,而是静静的等着,只见这时,郭英、朱文正、全旭以及吴良、顾时、李新材等尽皆站了起来。

几人一同起身,相互看了一眼,便是看向朱元启。

“禀淮王,末将愿留下,消灭方国珍,彻底攻下江浙行省全境!”

剩下的一部分人见状,当即纷纷起身,表示同样愿意留下来攻取江浙。

这次前来的人,没有张恒、费聚与陈桓,至于陈桓,在攻取樊岭之时身先士卒,虽最终攻下,自己也身受重伤,如今三人都在休养。

朱元启见状,笑意更加明显。

“大伙有这个心思,我心甚慰啊,不过,我只给留下的人三万军,你们要想清楚,此事不可逞能。

如今大伙都愿意,我便直接点人了,郭英,顾时,你们两人留下,与俞通海一起,防备方国珍,若是能将庆元路与台州路,那更好,但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能让方国珍跨过这两地。”

两人当即接令,对于这事,郭英与朱文正都有心理准备,毕竟他们两人,一个是朱元启侄子,一个是朱元启的舅哥,这事必然会落到他们两人其中一人身上。

其余人听后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尽管他们同样做好了准备,但能去饶州路那边,众人更加愿意。

朱元启正准备再次开口时,外面的郭兴走了进来。

“淮王,方国珍在外求见。”

朱元启眉毛一挑,顿时有些惊讶,这方国珍竟然会主动前来?

随即朱元启便是明白方国珍的意思,这人能来,朱元启敢肯定是来请降的,想到这里,朱元启却没有一丝高兴的心思。

只因为这人太能做墙头草了,哪怕现在江浙行省是他说了算,元廷的手也伸不到这里来,但他心中就是不喜。

朱元启本想过后就征讨方国珍的,如今若是方国珍主动投降,他还能杀了方国珍不成?

若是那样做了,他名声毁了还好,朱元璋的名声也会被染上污点,谁让他们是两兄弟呢。

而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眼中,这事只会是攻击他们两兄弟的武器。

朱元启一时有些头大,心中有些拿不定主意。

下方的郭兴见朱元启的声音没有传来,也没有再说话,而是静静等待着。

这个时候,最煎熬的,莫过于就是外面的方国珍了。

方国珍面容黝黑,样貌较为粗犷,身高七尺多,两臂隆起的肌肉表明,这不是一个样子货,而是真有几分本事。

在他知道朱元启赢得这次大战之后,他便一直在纠结,是继续逍遥一方还是投降。

没错,就是投降,你可以说方国珍墙头草,但不能说他智慧低,不然就不会在这个乱世,夹缝中求得生存,还占据几个路府之地了。

方国珍深深的知道,朱元启这里得胜之后,必然会去汇同朱元璋一同围攻徐寿辉,要知道朱元璋可是兵分四路啊,朱元启这里不过只是偏军,而徐寿辉在江浙损失了十多万人马,他那里又能有多少人?

两边的实力他是都有过了解,在他看来,如今的朱元璋,胜率很大,哪怕退一万步说,朱元璋这次没有成功,但江浙地区可是在朱元璋的掌控当中。

他若是不降,过后第一个收拾的,就得是他方国珍了,方国珍很明白一个道理,越是有野心的人,越不会让旁边有其他人虎视眈眈。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道理他很懂。

所以他才在知道后很快便做出决定,现在主动投过去,乃是雪中送炭,等朱元璋大军前来,那叫打不过临阵投降,这两种方式,得到的回报可谓是天壤之别。

他现在很清楚,一统已经是大势所趋,现在早点下注,将来也能受益更大,更何况,他也只有这一个选择。

方国珍也更是做好了准备,哪怕朱元璋或者朱元启将他调离现在的地方,他都能接受,毕竟谁能接受一个手握数万军,从上到下都是他自己人的原地投效呢?

既然做出了选择,他还是很懂割舍的。

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到这里,本以为会得到朱元启的热切欢迎,不曾想进去禀报的人去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一个回应,这让他越发沉重。

方国珍将自己做过的事,里里外外都想了一遍,都没有发现他什么时候将朱元启得罪得这么死了。

为元廷输送钱粮?那时候朱元璋还没将势力扩展到浙东来呢。

至于婺州路的战事?他不过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干仗都是陈友谅大军做的,而去过后他还给郭英等人大军放行,丝毫没有阻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