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结盟.(1 / 2)

摄政大明 虫豸 6082 字 2023-05-31

……

……

赵俊臣宴请朝廷同僚,经常会选在天海楼,今晚宴请梁辅臣也同样是如此。

赶在酉时三刻之前,赵俊臣乘轿来到了天海楼。

原本,依赵俊臣的想法,自己只要赶在约定时间之前赶到就可以了,梁辅臣乃是内阁辅臣,最是地位尊贵,这段时间又忙着边防的事情,虽然两人约定的时间乃是酉时三刻,但梁辅臣能在戌时之前来到天海楼就算是不错了。

从前,赵俊臣与黄有容、沈常茂、周尚景等人约见的时候,总是要等待一段时间,早已经习惯了内阁辅臣们姗姗来迟的作派。

然而,当赵俊臣下了轿子之后,天海楼的掌柜连忙跑到赵俊臣的身前,说道:“赵大人,您可算来了,梁阁老已经在二楼雅间里等您了。”

听到这里,赵俊臣不由一愣。

没想到梁辅臣不仅是准时赴约,并且还提前来了,这件事再次出乎了赵俊臣的意料。

于是,赵俊臣不敢耽搁,连忙是进入了天海楼,来到了二楼雅间,当他推门而入之后,却见到梁辅臣正捧着一本奏疏细细看着,在梁辅臣的手边,还摆着厚厚一摞奏疏,这就更让赵俊臣意外了,没想到梁辅臣会在等候自己的时候审阅奏疏,当真是一点时间也不浪费!

惊讶之后,赵俊臣快步走到梁辅臣的身前,躬身行礼道:“晚辈来晚了,竟是让梁前辈久候,实在是罪过。”

梁辅臣看着奏疏入神,听到赵俊臣的话语之后,才发现赵俊臣的到来,抬头看了赵俊臣一眼,然后轻轻点头,说道:“你并没有迟到,只是我早到了,这些年来在三边军镇处理军政之事,不敢有任何耽搁,习惯了提前完成,与人见面的时候也是提前准备……”

说到这里,梁辅臣将手上的奏疏放下,又说道:“赵大人坐吧。”

赵俊臣坐下之后,看了一眼梁辅臣手边的奏疏,又笑道:“梁前辈等候晚辈的时候,还不忘处理公务、审阅奏疏,仅仅是这份勤勉用心,就堪称是人臣之楷模了,晚辈一定要向梁前辈学习才是。”

听到赵俊臣的恭维,梁辅臣并没有任何的得意,反倒是摇头说道:“多年未回到朝廷中枢,对于诸般政务已是手生了,也不了解京城里的环境情况,自然是要抓紧时间补功课,否则就只能在内阁里吃干饭了。”

然后,梁辅臣拍了拍手边的一摞奏疏,又说道:“不过,这些奏疏,倒是全部与赵大人有关!皆是赵大人最近呈交给内阁的关于农务整改的奏疏,赵大人今日约我见面,恐怕就是为了此事,所以也就详细了解一下赵大人的想法。”

听到梁辅臣的说法,赵俊臣眼中闪过了一丝吃惊。

没想到梁辅臣轻易猜到了赵俊臣约他见面的目的。

于是,赵俊臣问道:“梁前辈如何知道晚辈是为了农务整改的事情约见前辈的?”

梁辅臣看了赵俊臣一眼,解释道:“农务整改的事情,不是赵大人如今最关注的事情吗?朝廷目前乃是多事之秋,今后还有南京六部、边防、赈灾的事情需要进一步处理,若我是赵大人的话,就会尽早解决农务整改的事情,若是继续拖延下去,不仅是这件事无法解决,其他的事情也会遭来麻烦,毕竟赵大人的农务整改计划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若是这件事不能尽早解决,百官们必然会在其他的事情上与赵大人为难,这是赵大人绝不愿意看到了……最重要的是,马上就是秋种时期了,赵大人的农改计划若是再不通过,就要拖到明年才能实行了……除此之外,我应该是内阁里唯一会支持赵大人农改计划的辅臣了,赵大人这个时候约我见面,目的也就不言自明了。”

听到梁辅臣的解释,赵俊臣心中隐隐有些警惕,告诫自己今后绝不能小觑梁辅臣,梁辅臣的眼光与判断力,绝不在周尚景之下,说是洞若观火也不为过。

前段时间,赵俊臣借着支援陕甘三边钱粮的机会,暗中算计了梁辅臣一次,让梁辅臣得罪了百官,但并不是赵俊臣的小心思瞒过了梁辅臣,而是梁辅臣为了大局心甘情愿的跳入赵俊臣的陷阱里,若是赵俊臣因为这件事情就认为梁辅臣容易糊弄,今后必然是要吃大亏。

暗思之际,赵俊臣的脸上满是钦佩,说道:“梁前辈洞若观火、明察秋毫,晚辈的这点小心思,自然是是瞒不过梁前辈的眼睛。”

然后,赵俊臣语气谨慎的问道:“却不知,对于晚辈的农改计划,梁前辈是什么看法?”

梁辅臣表情带着一些欣赏,说道:“我并非是江南人士,在江南那边也没有置办田产,自然是不会反感赵大人的农改计划,事实上,就算是赵大人今日没有约我见面,我也会支持赵大人的。粮食乃是江山稳定之根本,赵大人的农改计划可以扭转朝廷缺粮的困境,自然是一件好事……只不过,触犯了太多人的好处,恐怕是很难通过,陛下他其实也是赞成赵大人的这份计划的,只是陛下他不会明确支持赵大人,因为这会影响君臣关系,所以就算是我会全力支持赵大人,这个计划也未必能够通过。”

赵俊臣拿出了自己今天准备好的奏疏,递给了梁辅臣,说道:“晚辈也知道之前的农改计划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就算是可以通过,也一定会遭到暗中阻挠,所以就根据百官们的底线,修改了自己的提议,这份奏疏乃是晚辈的新激化,还请梁前辈过目与指导一下。”

梁辅臣接过了赵俊臣的奏疏,认真的阅览了一遍,然后眉头微皱,说道:“这份新计划,百官们倒是会勉强接受,但效果远远不如赵大人的上一份提议,恐怕不足以扭转朝廷的缺粮困境。”

赵俊臣点头承认,说道:“确实如此,但为了赶在秋种之前通过农改计划,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这种事情,也只能一步一步来!如今百官们反对晚辈的计划,理由大约可以归为三类,首先是怀疑农改计划的成果与可行性,其次是认为这种事情没有先例,最后则是担忧晚辈的农改计划会激起民怨、引发动荡……而晚辈的新农改计划若是通过了,并且是得到了顺利执行,总会稍稍有些成绩,到了那个时候,百官们的反对理由也就不攻自破,而晚辈也就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农改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