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卖”官(2 / 2)

回到过去当学阀 蛰雷 7879 字 2023-05-17

至于贵族味道,则是指新式学堂,除了增加乡民的上学费用,教学内容与实际也不适用,与农民的需求产生“错位”。

这种情况伟人在青年时就曾指出,表示乡村小学教材,完全说些城里的东西,不符合农村的需要。小学教师对待农民的态度又非常之不好,不但不是农民的帮助者,反而变成了农民所讨厌的人。

而最令农民失望的是,接受了新式学堂教育的农家子弟,在乡村社会不仅“学无所用”,其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开始变得与乡村社会格格不入。认为它是替另外一个城市社会培养人才,而不是替农村社会培养人才

当然这种情况在后世也是一样,学生读的书越多,回到农村老家越是格格不入,似乎一切与农村社会都不匹配,小时候是生己养己的家,长大后却变成了故乡。

面对这种情况,陶行知有些愤慨:“我时常也在思考,看乡村小学内部的办法,哪一点是适合于穷人的?哪一件是适合于乡村的?乡村小学为什么不放农忙假,而要依照部令放寒暑假?

为什么教材的内容不合适乡村生活实际的需要,而要和城市学校是一套?为什么课程安排是为少数人准备升学,不愿得到大多数人的需要。”

程诺点头道:“虽然咱们现在办的小学教育眼下是不收费的,但中途肯定会有流失,即便我们一路跟着他们办到中学乃至大学,能坚持到最后的肯定也是少数。所以小学阶段,我们务必提高重视。”

眼下的现实社会要更加残酷一些,像那位大爷坚持送小辈过来读书的人并不多,所以程诺打算在培养他们文化课的同时,也想着结合中华职业教育社,让这些学生们有着一技之长。

并且往工业方面培养,使之成为国内第一批高素质的工业工人,以便支持未来工业的发展。

对此陶行知也在感慨:“尤其是那些受过新式教育洗礼的乡村小学教师,再也不愿过农村生活,不安心低微待遇,或一时找不到职业,暂时苟安一下,有机会便走。身在乡村而心在城市,根本没有怀恋乡村的精神。”

程诺对批评老师的观点非常不赞同:“一味跟人才谈理想抱负,未免有些残酷。别人虽然管不了,但在我们这里,一定会给予那些乡村老师足够的薪资待遇,精神上有讲究,物资上有补偿,这是他们应得的。”

陶行知反驳道:“这个观点我不赞同,我们这些农村工作者应该对农村怀揣着‘爱’,是一种不去追求奢侈、甘于奉献农村的精神,只有‘爱’,学子们才不会随波逐流,才会勇敢走入乡村,知难而上,乐于为农民服务。”

程诺摇摇头,解释道:“你这太理想化了,农村是复杂了,并不总像书本中写的那么淳朴。咱们打个比方,若是一位寒窗数十年的学子,怀揣着你说的‘爱’,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去当老师,拿着勉强果腹的薪资。

嘴上跟家长们说读书有用,读书让孩子成才,这时候肯定会有家长去问,如果真的有用,你回来教我家孩子读书,为什么只拿这点钱,是不是故意哄骗我家孩子,你说这时咱们老师该如何回答?”

面对这种诘问,陶行知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可以告诉家长,我们因为对农村的爱,这才选择回来,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农村,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程诺摇头,叹了口气说道:“陶先生,你不觉得跟农民讲爱,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原本咱们新式教育在农村的口碑就不好,这话真要说出口,恐怕名声上面又要大打折扣。”

陶行知反问道:“那你说,咱们如何做?”

程诺笑道:“要我看,就是给予这些老师们足够的待遇,并不一定要特别好,只要能成为农村最好的那一批就够了,让他们知道,现在读书虽然不能直接做官了,但的的确确有着大好处。

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再给咱们自己人讲爱的事。”

听到这里,陶行知不免有些乐了:“反正就是花钱嘛,你是东家,你说的算,钱也是你出,只要到时候看见账本,你别眼前一黑就成。”

程诺笑呵呵道:“这你就放心吧,只要有我在,咱们科学院的每一个人才,都不会亏待的,就算饿着我,也不会饿着你们。”

言罢,两人继续跟着灾民们,一同在新校址处,挖着地基。

有着他们俩的带头,工地进程特别快,没几日的工夫,就彻底给挖好了,剩下的就是兴建的过程了。

考虑到泥瓦工涉及到技术活,程诺便没有强行掺和,趁着这几天,开始在灾区现场转悠起来。

还没走上几户人家,就听得后面有人叫喊。

“致远,致远你先停停,这里有封电报,你赶紧过来看看。”姜蒋佐手拿着电报,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往这里赶来。

“电报?哪里来的,该不会是上海来的吧,咱们这才回来多久。”程诺驻足,等两人之间距离差不多后,询问道:“看你的样子,还挺急的啊。”

“政府的电报,这哪能不急,至于上海那边,我相信一时半会不会有消息传过来。”姜蒋佐小跑过来,将电报交过来。

接过电报,上面正是本次救灾负责人熊希龄所签署的公开信,上面赫然写着:“情惨重,中央仅只拨3万,杯水车薪,难期遍及,希望全国各地诸君子慨予捐输,集腋成裘,则沟洫遗黎,咸拜生死骨肉之赐也。”

看了一半,程诺不禁说道:“咱们不是安排好了,虽然打着政府官方的旗号去赈灾,但实际上都是咱们自己操作,互不干涉的嘛。”

平复过来的姜蒋佐,指着电报说道:“往下看,后面还有呢。”

果然,剩下的内容更劲爆。

熊希龄又向内务部及大总统请发从优特奖捐输义赈人员文件,按照民国3年江皖水灾筹赈给奖办法,对捐赈至数十万元以上者,特授勋位或保奖委任及各升职各节。

嗣后如有慷慨捐巨款救济灾民者,即当呈请特予优奖,以资鼓励赈捐。

等程诺看的差不多了,姜蒋佐颇有头脑的算了一笔账:“按照公家的估算,无衣之人约有5万,每人施与棉衣裤一套,按照津价每套约三元,也需银元15余万元,当前财政支绌,如何筹此巨款?

若非走投无路,他哪里会用这招,怎么着他也在权力巅峰上风光过,脸面还是要。”

程诺点头道:“眼下熊希龄的职权与直隶高官曹锟同级,对下级地方政府的救济工作有督导权,代表政府履行国家救灾行政机构的角色。

据我了解他也捐了5元,甚至还组织家人为灾民缝制衣服数百套,无论是论迹还是论心,人家都无可指摘,咱们用不着看笑话。”

姜蒋佐摇头道:“不不不,他的行为我也佩服,只是看咱们也出了这么大的力,还打着公家的旗号去赈灾,四舍五入也算是通过公家的手去赈灾了,咱们理应要些福利才是,最起码给其弄个虚职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