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就在朝堂上提出了暂时南迁避难的消息。
对此,大明朝堂上那些本该叫嚣着与首都共存亡的东林清流们的态度很是微妙的一片沉默。
事实上,对比如今的隆武朝,东林众正自从得知北边的大清正化皇帝其实是以前的崇祯皇帝后,他们的态度瞬间就大反转。
似乎在他们眼中,以前那个大力打压阉党,锦衣卫,使得朝堂上有众正盈朝之盛景的崇祯帝,比隆武帝要好太多。
这战争的局势也几乎一边倒向北边的皇帝。
隆武帝要跑,那就跑呗。
咱们不打算跟。
东林众正们不急,有人急。
南京城内的大明勋贵们急眼了。
朝代更迭,新朝一样用前朝的官,贵族什么的只要投降的快多少也能有优待。
本来勋贵们想着也是时候差不多时候了跟着南京文武百官一起往城门那儿一跪喜迎王师就行了,不都是在老朱家手下享清福嘛。
可这崇祯皇帝变成正化皇帝后翻脸不认人了!同是老朱家的都不认,更别提他们了!
老朱家的算盘,这些勋贵也能看出来。
一个个王爷都准备着往海外跑了,都知道北边的朱由检既然能说出来,那做起来肯定不会含糊。
现在隆武帝要跑,他们要么死皮赖脸跟着,要么想尽办法拦着。
或者,趁早投向黑旗大清。
在接下来的南京攻城战中立点功劳,未尝不能被新朝接纳。
正好黑旗大清三路大军正需要帮助。
不是需要人帮助他们攻城,而是需要应天府当地人,需要南京城里的人来帮着对付其余两军。
“大明振武新军早已退入南京周边,城池主要防务就是振武军负责的,接下来无论战事如何,大明皇帝都将乘舟南下,南京早已是我大清囊中之物,但哪一军先打入南京,控制南京,在这场攻城战表现突出格外重要。
我黑黄旗军势虽众,但已经慢了一步,奴才觉得眼下当务之急就是渡河,必须抢在黑红旗之前拿下太平府。”
听得帐中大将高杰谏言,朱慈烺目光如炬追问道:“明军多往南京勤王,江中尽是明军大小船只,如何渡江!?”
或者说如何在不对乱窜的平民船只造成大的损害,不对河流两边的百姓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快速且隐蔽的渡江,然后快速拿下对岸城镇。
明军战船也得尽量少杀伤。
其余两旗的主事人对此也很忧虑。
都知道大清皇帝为这场战争铺垫了三年就是为了少死人,越是到这夺嫡的关键时刻,越谨慎越好。
所以一部分大明勋贵自觉他们的机会来了。
“这还没摸到南京城墙下呢,折子都送来了?”
大明魏国公送给大清皇帝的折子,朱由检捏在手里多少有些诧异。
待看过内容后,又不免嗤笑这位魏国公背后站着的其他大明勋贵的天真。
他们还是想要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封地,自己的权势。
还以为朱由检总归还是以前那位崇祯皇帝。
以为贴上来奉承两句再立点功劳,就能再谈谈,让他们钻点空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