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闽人三十六姓(1 / 2)

第577章闽人三十六姓

大清嘛,自然得擅长签订条约。

同时还擅长赔款,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什么的。

赔出去的银子千千万,让倭国吃着战争红利一路腾飞,最后大清的皇帝也成了满洲国的儿皇帝,龙袍不能穿,皇宫也得换个名儿,连祖宗都不被允许祭拜。

朱由检自然没打算搞什么对外赔款,但条约得签,更是没打算放过倭国。

发动三教的力量准备着,然后挑动一下大明士林的情绪。

舆论高地这一块儿从来都不拿捏在大明朝廷手中,而是在东林党。

但东林党也不太能很好的利用这一块儿,或者说他们中的高层知晓其威力,不敢轻用,恐牵动了年轻人,动摇了老爷们的权柄,给老爷们添麻烦。

尽管此时绝大多数的百姓都难以接触到舆论本身,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因为信息的闭塞对整个帝国的现状了解不多。

但也因此。

只要掌握了南京的舆论,就必然会辐射到整个南方,那就基本算是掌握了整个帝国的舆论。

而这年头诸如报纸杂志一类虽算不得成熟,但也都存在了,只等一个有心人将这一类行业发扬光大,展现出其对社会应有的影响力。

正好,大明也需要一个含金量足够高,产出内容足够硬核,摆脱这类文创书籍多为读书人,而并非为普罗大众服务,多是文人流通议论学术,而非将家国大事诉诸世人这事儿。

且就算是学术,流于纸面上的也多限于八股经义之文,对于其余学术科学方面基本没有。

北方的学术环境基本不存在了。

什么文人饱学之士在闯军,清军,以及各种内乱还有黑旗入关并有晋商之乱,八旗之乱后,愿意在大清朝就职为朝政奔走的人倒也不少。

地方上一些个世家大族也还有。

但科学家等专业人才,在大清内部实在是稀缺。

文学圈子是有的。

但专研学术圈子没有,有技术的没学问,有学问的没技术,或是小猫三两只。

所以朱由检这边为自己的儿女细细讲解了一下目前紧邻黑旗大清核心地带的两个国度,朝鲜和倭国这两国境内的大致现状,兵力和丁口,以及国内大致地形,耕地和矿藏的情况。

另一边尤守龙拿着条约和诸多公文在粘杆卫和一众缇骑的陪同下,渡海南下了。

先浅浅的为大明的文人世子王公贵族科普一下东亚世界,诸多藩属国的情况,以及大明现在的处境,黑旗大清到底有多强,大顺被大清吞并之后又会强大到什么程度。

顺道为官人老爷们展现下军队的糜烂,为百姓揭露下朝政的败坏,让隆武帝感受到切实的危机,要点燃更先进的思潮。

要办起一个一流的报纸。

“这小国寡民的。”

林旺起了个大早站在一座大红色充满了汉家风格,但略有些小家子气的宫门大院阁楼之上,就感觉自己俯瞰了这座名为首里城的小‘王城’以及王城外驳杂散乱的诸多民居建筑。

但这句话语气里并不是嫌弃,而是称赞。

终究是一国王城,这地方比起林旺沿途经由海陆抵达的其他琉球国的海盗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最主要是如今的琉球掌权者,琉球国司兼琉球王世子尚质对黑旗的态度十分良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