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农不知去哪儿卖菇,菇商不知去哪儿卖菇。之后,借助飞机运输蘑菇到南方省市,一下就解决了双孢菇滞销的难题。
如今,项南和陈金山早把销路打开了,就怕蘑菇不够多,所以越多人种菇越好。
到九八年末时,整个宁安县蘑菇种植规模,已经达到六千余亩,年产蘑菇一千八百吨,令菇农增加收入三千五百元以上,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
九八年春,挂职两年的陈金山结束在海吉县的挂职返回闽南。
临行之前,项南开车送他去车站。
“陈县长,你这样走,是真舍不得你呀。”项南笑道。
“是啊。”马得福点点头,“你这一走,都不知何时才能见面了。”
“哎,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陈金山笑道,“而且,实话说,我能出这么多政绩,也都要多谢你们的支持。”
他来挂职的这两年,玉泉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量工厂落户开发区,大量工人涌到这里来,每年都有数以亿计的投资涌入,到处都在盖房,到处都在投资,把这个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如今的投资热土。
移民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无论是数据,还是真实情况,都足以令人欣慰。而这对陈金山来说,就是最好的政绩。
而他也知道,自己其实是捡了个漏儿。
他来海吉县之后,主要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拉闽商过来投资。这还要感谢项南,正是他写得在国内引起重大反响,才使得闽商们积极响应。
二是拉凌教授过来教大家种蘑菇。这则要感谢凌教授甘于奉献,不辞劳苦,悉心传经。还要感谢项南提前建了罐头厂,为菇农们心里托了底,才使得种菇大计能推广下去。
因此回首挂职的这两年,陈金山真的非常感谢。不然,他没有那么好的政绩。
“陈县长不必客气。你是真心为民的好官,再多的支持都不嫌多。”项南笑道,“我只恨不能把您留下,让你领导我们继续发展。”
“没事,有机会还是会再见的。”陈金山笑道。
……
陈金山走后,九八年夏,凌一农教授也要离开。他要去新缰继续自己的菌草研究。
他原本是想悄悄地走,只跟项南、马得福、李水花等人道了别。
但没想到,不知谁走漏了消息,全玉泉营的百姓,以及周边各村镇的人,成千上万来送凌教授。
“凌教授,你不要走嘛~”
“凌教授,这是额亲手晒得枣,你带着路上吃。”
“凌教授,这是额煮得鸡蛋,你也都收下吧~”
乡亲们眼含着热泪送凌教授道,让凌教授都感动的红了眼圈。
项南看到这一幕,都不禁心潮澎湃,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
他想为凌教授写本书,让全國人民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默默奉献,居功至伟的无名英雄。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