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盛夏的阳光
夏天不徐不疾在秦岭东麓与秀岭之间游动,酝酿着一场山村夏日的阳光。
山村盛夏的阳光与城市一样,也不一样,有自己的特色。
立夏三尺火,夏至火连天。夏日是太阳回归北回归线,就像偌大一个大火球悬挂在北半球上空,万丈光芒,万道火线,直射下来。说好听一点,阳光如同一位热情洋溢的舞者,舞动着金色的裙摆,将大地染成一片金;盛夏的阳光,犹如一个奔放的少女,挥洒着无尽的热情。说的不好听一点,太阳仿佛是一个永不疲惫的火炬,无处不在,无处不照,每一天都在天空中尽情地舞动,无论是初升的朝阳还是黄昏的余晖,都是那么热烈灿烂,烧烤着大地,你看,一缕缕光芒,从高处倾泻而下,肆无忌惮地扑向大地,照耀着城市的高楼大厦,拥抱着大地,热情洋溢的覆盖着田野。
同是一个太阳,共浴一片阳光,城里的人觉得“人赶上人愁,鬼赶上鬼怕”。
农村人,尤其是山村人认为阳光有生机,催万物生长,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这是因为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一样,从城市或是农村的位置和角度看从动物、植物、物种的角度来观察盛夏的阳光;还可以从生与死、疾病与健康的角度来观察炎炎烈日;还可以从自我与非我,无与有,虚与实,真与假的角度来感受阳光,盛夏的阳光就不一样了。
夏日是个热烈的季节,也是一个年轮中最有生机的章节,也是一个暴长的季节。它如同恰好的青春,带着生机勃勃的希望,夏日是个热烈的季节,炽热的阳光透过蓝天洒落,火辣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散,夏日的躁动让大地上的一切都焕发出更加强烈的生命与活力,仿佛一幅温暖而炽热的画卷展开。阳光下的花草树木,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们沐浴在阳光中,尽情地生长、绽放。田野上的植物,正在风的引领下,摇曳着丰满的身姿,如海浪涌动,一浪高过一浪;你听,山林里的树木,在风中唰唰作响,这是叶子的狂欢,低吟浅唱里都跳跃着悦动的节拍;你闻,盛夏的果实,在风里酿出了甘甜,西瓜、甜瓜、桃子……一个赛一个的鲜美,一个赛一个的香甜。盛夏的山村,光亮而美好。
盛夏的阳光,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给世间万物带来了温暖与生机,这炎热的高温促成了草木和农作物的快速生长,让山村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盛夏的村民是最忙的。俗话说:三伏不热,五谷不结。每天清晨,人们就早早起床,到农田打药、除草、整地,直到太阳升得高高,实在热得受不了,才恋恋不舍地告别田野,回家吃饭。
眼前的大地,收割后的麦田,一望无际的黄,衬托着刚刚萌发的嫩绿的苞谷苗,红薯满地的青绿藤蔓乱窜,所有的草木和农作物好像都经过了共同的约定一般,都要赶在这炎热的夏季打拼奋斗一番,挑战着疯长,构成新鲜的生命的海洋。大地的丰饶是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晶,也是人们未来岁月的希望。
盛夏的阳光照耀着山村,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处风景都充满了无尽的魅力。天虽热,山谷幽深静谧却有一抹阴凉,捕捉从溪谷里吹来的阵阵凉风,于夏日慵懒中,在溪谷的阴凉里。树林里光影婆娑,带起微风吹动竹林沙沙作响,蝉鸣鸟啼,沿着田埂的起起伏伏,走过箐沟桥,来到一条石头小径,右侧有扇木门,便是寻常人家。如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虽是茅屋小院,经常打扫,也干净得不生青苔,花木整齐成排,那是农人亲手所栽下。一条河流围绕着农田,好像要将它守护。两座大山,好像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眼前的风光,虽然算不上多么繁华,却朴实而美好,让人感受到美好的夏日气息和田园风情。安居此处,夏天把日子拉得很长,看蜜蜂飞舞,闻风暖花香,花与昆虫在夏日更显活泼,心情一定不错。
在山村,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它热烈,生机,拥有无尽的希望,值得我们去相见,去拥抱。
这样的生活方式我是喜欢的,我在山村租赁民宿,在盛夏避暑休闲,领略了这一切。
这样的生活也符合“伏”天的要求,是有一定道理的。“伏”,字典解释云:1、趴,脸向下,体前屈;2、低下去;3、屈服;4、隐藏。等等。“趴、低、屈、隐”为“伏”。也就是说,天气太热,容易中暑,还是趴在家里,隐在清凉的地方比较好。这是中国几千年来老祖宗总结出来的智慧,这一传统在农村传承了下来。
但是城里做不到这一点,城里人反其道而行之,你叫我趴着,我偏偏站立起来招摇过市;你叫我藏着,我偏偏要现身于大街小巷之中,露脸于光天化日之下;古时候要求“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现在我偏偏要穿一个超短裙或超短裤出来,不仅要露脐,还要露乳房,甚至半个屁股露出来也在所不惜……这就有了城市病。
山村人的夏日生活也是多彩的慢节奏的,一大早,在田野感受着朝露的清新,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早晨的阳光下田间劳作,感受作物的生长,听玉米拔节的声音,摘摘新鲜的蔬菜,品尝芳香可口的水果。
中午时分,一起围坐在庭荫材下,吃着刚从地里摘的菜做的农家饭,午后,睡个长长的夏日懒觉,或者到秀林的沟谷里,树林里,竹丛里,感受清凉,享受这份宁静的时光。
夜幕降临,点燃艾蒿,焰火防蚊,围绕在一起,讲着故事,听着乡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