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三章 刘备茫然:既益州汉中,荆州都在手,那为什么还没能还于旧都?(2 / 2)

后面年过六旬,跟着皇叔却屡立奇功。

当真让人心驰神往!

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

力趁雕弓发,风迎雪刃挥。

雄声如虎吼,骏马似龙飞。

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畿!”

韩成说着,有感而发,将一首赞黄忠的诗,给吟诵了出来。

听到韩成的所言,刘备是深有同感。

“韩先生,还请再来说一说这定军山之战吧”

惊叹了黄忠的勇武之后,刘备望着韩成开口说道。

刘备此时,已经察觉到,这是自己的一个巨大的机会。

韩成此时所说的只言片语,对于他们而言,在今后都可能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让他们根据未来之事,提前进行考量,尽可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说罢后,又忙像朱元璋行礼,向朱元璋要笔墨和竹简。

好将一些重要的事情给记录下来。

免得自己忘记。

朱元璋摇摇头道:“笔墨可以,但竹简没有。”

竹简没有?

刘皇叔闻言愣了一下。

怎么会没有?

这大明皇帝莫非……是想要趁机向自己索要上一些东西?

他想起了当年的被他绑起来,使劲抽打的督邮。

在这样的念头升起之后,再想想,一下子又变得释然了。

这种事情发生,也太正常了。

毕竟这是人之常情。

而且这个时候的,这些话对自己而言又特别的重要。

对方趁机要上一些好处,倒也正,

常当下便准备开口说上一些话。

朱元璋已经笑着,将以一叠纸张,给放到了他的面前。

“竹木简牍这些,咱这里是真没有。

不过我们有纸。

竹木简牍太过于笨重,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

刘备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想错了。

再低头去看朱元璋拿过来的纸,顿时心中又是一震。

这……是纸吗?

什么时候纸能做的这般白,质量这么好?

他们生活的时候,不是没有纸。

但是相对来说,他们汉朝纸还显得很粗糙。

也有了一些可以书写的纸。

但并不普及。

价格无比昂贵……

那就不是普遍的书写工具。

他们通用的书写工具,依旧是竹木简牍。

而且,就算是他们那里,最为昂贵的纸张,也同样没有眼前的这些纸张好。

这下子,刘备就更加的确信。自己确确实实是来到了后世。

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造假的……

又想起,朱元璋口中所说出来的,竹木简牍因为不好用,都已经被纸张淘汰了的话,对他产生的震动就更大了。

他很清楚,纸有多贵

结果现在,竹木简牍被淘汰,这说明纸张在这个时候,已经变得特别的普遍。

这在他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要是自己大汉,有这么多的纸张,那该有多好!

对朱元璋道谢之后,他忍住心中种种思绪,开始认真倾听韩成讲述,定军山之战,接下来的事——

“……夏侯渊死,张郃急忙退守阳平关。

魏军失帅,慌乱不知所为。

督军杜袭和司马郭淮号令军中:

张将军国家名将也,刘皇叔所惮。

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

遂推举张郃为主将,出兵安阵,军心方定。

次日,刘皇叔你欲再渡汉水攻阳平关。

魏军诸将以为众寡不敌,欲以水为阵阻击刘皇叔军。

郭淮认为: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

不如远水为阵,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之,备可破也。

刘皇叔见魏军退后远水布阵,迟疑而不敢渡江……

三月,曹操以汉中危急,自长安出斜谷道,亲临汉中指挥作战。

刘皇叔你也集中兵力,扼险据守,不与交锋,拖延时间,消耗魏军。

又派黄忠引兵袭取魏军北山下粮库。

汉升将军迟迟未回。

就又派子龙率数十骑前往侦视。

子龙与魏军突然遭遇,即勇猛冲其前阵,魏军大乱。

赵云且战且退,魏军散而复合,追至赵云营下。

时沔阳长张翼正想关闭营门据守,赵云玩起了空城计,让兵士大开营门,偃旗息鼓。

魏军到赵云营前,疑有埋伏,不敢再追而回。

此时,赵云令士卒擂鼓震天,以劲弩于后追射,魏军惊骇慌乱,自相践踏,堕入河水溺死者无数。

次日晨,刘皇叔你至赵云营视察,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子龙果真是浑身是胆!”

听了韩成所讲,刘备也同样是忍不住出声赞叹起来。

长板坡时,子龙来回血战,将阿斗救出。

此时,汉中之战,也有表现如此勇猛。

子真不愧是子龙!

“……魏军与刘皇叔军对峙月余,士卒逃亡甚多。

军粮接应不上,士气低落。

五月,曹操以“鸡肋”为口令。放弃汉中,撤军北还……”

汉中已经收复!

刘备心中振奋!

孔明给自己所说的隆中对,正在稳步推进,不断在实现。

拿下汉中之后,接下来就是,等天下有变,令一上将带荆州之兵,自荆州北上。

益州这里,北出汉中,攻取关中,两路并进,攻取曹贼,还于旧都!

如此一想,就忍不住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自己戎马半生,心中所想,便是有朝一日,能够兴复汉室。

以往他觉得,这些遥不可及的东西。

现在已经在对自己进行招手了。

他如何不激动,心情如何不美?

正如此想着时,他忽然间又想到了三家归晋。

司马昭还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等人建立的大汉,给灭了。

顿时心中的激动全都没了。

像是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一样。

心里面也有着诸多的不解。

明明这所有的一切,都在稳步的推进,朝着孔明曾对自己所说的方面发展。

形势一片大好,

怎么到最后,竟然还是发展到了那样的一步?

没能克服中原还于旧都。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