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技术更迭且寻古(2 / 2)

“陛下,一个人你找过来需要培训,而且小孩子是不行的,这机器随便造,造得越多,编织毛衣越多。

一个人可以同时看十几台机器,主要是怕毛线断了,需要接线。

如果能从外面收购羊毛到大明,大明还可以出洗染机,大量纺织毛衣毛裤等制品。

不止是毛衣,还有呢子衣服,那个设备咱们也能出,冬天在北方最好用了。

它的清洗方式是冬天用雪埋上,然后立在地上用棍子打,一打就干净。”

里长现学现用,他其实不知道呢子衣服的梭织技术代表了什么。

朱元璋同样不知道技术代表的含义,他也不需要知道,反正下丘村说行,保证行。

“宜长,照此说来,棉花、麻什么的,是不是都成?把原材料运过来,咱们加工好了加价卖回去,赚中间的差价。”

朱元璋脑子还是灵光的,瞬间想到了技术优势,洛水河边的设备参股商人到处收棉花呢!

里长使劲点头:“是啊!咱们有这个技术,就是一般情况下怕冲击百姓营生。”

“晓得咧!往后咱市舶司要问问夷人,看看他们要不要,这技术太欺负人了。”

朱元璋又一次承认技术的厉害,别人累死累活地干一个月,不如一台设备一天。

关键人有数量,设备可以随时生产,把一个人从小养到能干活的时候需要多少年?造一台设备需要多少时间?

而且设备不用天天供饭,也不给工钱。

若一台设备是一百二十贯,相当于女子一百个月的工钱与福利相加。

一天顶一女子一个月的产量,一百天就回本了,剩下的全是赚的。

正如蒸汽机翻耕机和收割机一样,收割的话,还要有人去捡一捡,翻耕与耙平则不需要人再过去参与。

“陛下,从古至今,技术一直在变,像用的犁,最开始没有犁的,是人在地上随便种,之后用工具刨,接着才出现了木犁、石犁、青铜犁。

犁又从直辕犁变成曲辕犁,由二牛抬杠成了一牛挽犁,技术变强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心,技术变革的时候,很多产业结构就跟着变,为了追求更大剩余价值。

咱管好政策和律法,进行引导与限制,其他的就好办了。当然,吏治最关键。”

里长介绍了下耕地用的东西的历史变迁,以证明技术一直在前进。

不是有了下丘村才有了技术,那火铳是下丘村做的?下丘村做的是燧发枪好不好?

朱元璋连连点头:“是矣是矣!事之对错在人而不在术。咱找人问夷人,行的话,就帮着加工,从中赚钱,要多赚,他们不会。

其实比他们便宜一半都划算,要不看运输费用等相关利益,咱可以五分之一嘛!

反正咱有得赚,也叫夷人商队有得赚,不然他们就不来了。

等咱大明的远洋水师建好,咱们出去,压榨其他夷人的利润空间,馍就那么大,有的吃得多,有的就吃得少。”

“陛下,咱其实可以把馍做大。”里长想到憨憨说的话了。

没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