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北美喜迎王师(1 / 2)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326 字 10个月前

内阁公房里,白玉秀发出了长长的一声叹息。

“不得不承认,咱们现在成了擦屁股的人。”

“你说,秦王殿下怎么就不能挑着点砍头呢?”

这样的问题,王信陵也答不出来。

白玉秀又是一叹,站起身从一旁的书架上找出一份用盒子装起来的存档文书。

他在里面寻找了很久,才挑出几份自己需要的放在了桌子上。

王信陵只是看了一眼,便见这几份文书封面边角上都用朱笔标着殷红的绝密两字。

几份文书的标题都不同。

《大明诸部、道考核预备官员存档》

《大明诸府、司考核预备官员存档》

《大明诸县考核预备官员存档》

这似乎是很重要的东西。

王信陵收起眼神低下了头。

白玉秀则是拍了拍这几份存档,轻声道:“原本这几样东西还没有完全弄好,只是作为一个通过考核的官员资料存档。按照计划,是将要朝廷所有的文武官员都考核一遍,记录存档,以备之后使用。

不过眼下,倒是要提前用上这些东西了。算一算该升的要升任直隶各府、司官职,该重新吸纳进来的也要加紧考核了。”

王信陵依旧低着头。

听完白学长的解释,他更清楚这份档案的重要性了。

或许,大明朝未来朝堂之上会有哪些人,可能都已经在这份存档里面了。

白玉秀却忽然说道:“想知道你在不在这里面吗?”

王信陵缓缓抬起头,正好看到白学长那双含笑的眼睛。

白玉秀则是解释了起来:“能进这份存档里的,都是朝廷可以大力使用的。不论现在官居几品,任何职务,皆分三等。

最次一等,可主政一方县政。

中等,可主政一方府政,或进各部司衙门为官。

上等,可为诸部尚书、侍郎,九卿,诸道三司主官或一方总督。”

王信陵的眼底闪过一丝炽热。

在朝为官,又是心学中新晋的翘楚之辈,他对自己又岂能没有期许。

“还请学长开释告知。”

白玉秀笑笑:“这份绝密存档,乃是当初太孙指示,内阁并吏部遴选考核,其意本是为了掌握天下官员,让朝廷能更从容的选用官员。

你很不错,没丢了咱们心学的脸面,当下得了个中等上的评价。或许往后能再勤勉些,为政的时候能更稳重、更机敏一些,说不得也能进上等之列。”

中等上,那就是可为一府知府或朝廷各部司中层官员的序列了。

王信陵心中不由一跳。

自己现在只是通政使司正八品的知事官,若是按照这份存档上的评定。

只要自己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下去,最次也能走到通政使司正五品左右参议的位置上。

乃至于是正四品的左右通政或誊黄右通政。而一旦从京中外放,那就是一府知府的官职了。

大明有府二百,州二百,县一千二百余。

天底下为官者三万,能成为一府府尊的人,不到两百人。

而在这份名单上的人,若是外放为一府知府,也断然不可能是去交趾道或是瀛洲四道那等苦寒之地,不说南直隶的知府,也得是湖广道、河南道、山东道、浙江道这些地方的知府。

在欣喜之余,王信陵却也捕捉到了白玉秀话里的细节。

‘也能进上等之列’。

王信陵抬头看向面前正在俯首翻阅三份存档的白玉秀,心中不由一惊。

如果这样说的话,那白学长现在虽然只是吏部文选司郎中,但未来的成就可就是六部尚书、诸道三司正印堂官的地步了!

这还是最次的。

若是更进一步,说不得就是入阁为辅。

白玉秀这时候已经悄然抬起头,看着面前眼里带着诧异的学弟,微微一笑。

“那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可以看到的是,在解先生和高学长没有退下来之前,咱们这些人是断无可能再入阁的。”

王信陵听了之后,默默点了点头。

这是必然的事情。

不论是解先生还是高学长,两人都代表着心学在朝中的地位和认可。

如今心学在内阁已经有两个位子了,不可能再继续增多,除非是内阁成员人数再一次增加。

但按照眼下朝廷的走向,内阁大概率是维持现有的人数规模。

如此算来,就算白学长将来能入阁,那至少也要等解先生从内阁退下来,高学长接手解先生在朝中和内阁的地位,心学才会有可能补进一人。

见年轻的学弟什么都明白了,白玉秀笑着挥挥手:“我今天大概是要留在内阁了,你且先回去吧。等这段时间忙完,得了空闲的机会,咱们一同吃酒。”

王信陵立马起身,冲着白玉秀礼了礼。

走之前,他倒是有些心疼白学长来。

也难怪是能列入上等,就冲着这份勤勉也是应该的。

京中因为朱樉在直隶道大开杀戒,造成了不小的动静。

只是有太子爷坐镇中枢,倒也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

朝中弹劾的人不少,但那也是本着国家稳定和人心去的,也算不上有错。

直隶诸府在看明白了朝廷无动于衷的反应之后,也明白了这是一次无法反抗的清理。

南直隶的官场就这么经历了一次大的震动,无数官员落马,数千官吏被处斩,牵连数万人家。

只是权力和利益的清空,很快就被朝廷用新人填补上了。

旧得利益体被打破,在清楚了无法反抗之后,地方上新的政治体系很快就搭建了起来。

这年头。

自从朝廷开了考公制之后,人们才真正反应过来,天下是不缺当官的。

一旦将朝廷逼急了,现在只是下放到举人可参与的考公制,说不得就会继续下放到秀才便可参与。

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大明刚刚立国那一会儿,天下百废待兴,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而科举还没有恢复,前朝官员相继被弃用,朝廷里很多官员都是秀才身。

当时,不少六部各司的高官,都只有一个秀才的功名。

但这并不妨碍朝廷用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