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一艘陆行舰所需的优秀钢材和零件打磨都极为苛刻,可以说制造一艘陆地战列舰的花费极为惊人,同时它内部的大量零件也都需要另外配备型号,重复使用率较低。
陆行舰普遍装备的2-4mm口径的火炮确实可以称得上无敌,地面上任何单位都不是几门三联主炮的对手。
然而,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一把长刀只需要打磨到适宜的锋利程度便可以作为军刀投入使用,但是这个锋利程度每增加一些,所投入的人力时间和成本就会成倍增加,但实际起到的效果却没有明显差别。
所以一般古代行军打仗不会对每把军刀的要求过于严苛,只要能砍死人就行!节省下来的开销就会用于其他方面,比如提升着甲率!
同样的,现在泰拉世界的陆行舰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装备巨炮需要庞大的移动基座,为了打造陆行舰这种超大型装甲地面单位,而多出来的数百吨重量的装甲将不得不使用更为复杂昂贵的引擎马达组,而为了增加这些防护,配备这么成本高昂的引擎属实让人心疼。
由于使用了强劲的发动机,那么接下来要不要采用更好的传动装置和悬挂呢?既然重量超标,那么舰体底盘是不是也要增强加固一下?不然岂不是太浪费了。
把这些全都加强了,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实际上的效果就是——陆行舰为了把三联4mm的大炮装载到战车上拉出来,付出了远超过预期的代价,付出了3吨级甚至上万吨级的重量,而且还需要配套的基建设施才能保持良好的作战环境。
这些钢铁可以生产上百辆坦克或者数百架飞机,用在这里却只是一艘陆行舰而已,听起来还值得么?当它被击毁或者被迫抛锚时,那就是浪费了成千上万的废铁。
就算从实战角度下考虑,它的表现也并不一定就能尽如人意,一个战地指挥官如果要在一艘陆行舰和一支装甲师之间做抉择,后者无疑比前者更有吸引力。陆行舰缓慢的速度和巨大的后勤压力都能让指挥官面对它时束手无措,所有部队都只能被陆行舰感人的移动速度拖慢进攻节奏。
而装甲师能掩护更多的步兵投入到野战或突破战役中,陆行舰面对上百辆坦克的围攻时,它依然能被火炮击中履带,甚至绕行击穿脆弱的薄翼装甲,被反坦克炮击中引擎而发生殉爆,它缓慢庞大的三联主炮却很难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
要知道,即便是泰拉世界最优秀的工程师,也不会想多看一眼陆行舰那复杂的履带和传动结构,更别提维修起来有多么困难了。一旦陆行舰的某些重要部件损坏了,那真的是能让损管和后勤都抓破头皮的一件事。
陆地战列舰不如海洋环境,海洋战舰的重要部件,包括引擎和薄翼装甲一般都会深藏在吃水线以下,在对射的情况下很难有攻击穿越水面击中水下的部分,在陆地环境下则没有了这一情况,陆行舰的所有部分都是暴露在外的,这意味着反装甲步兵也可以对陆行舰造成致命毁伤!
一战时期英国和法国都曾考虑过陆地战列舰的设计,甚至二战时期苏联人也有过超过5吨重的“岸防坦克”的设计,德国也有进行过3吨级鼠式坦克,寄希望于它能在1945年苏军的攻势中力挽狂澜,这都是地球超重装甲强化的代表。
但这些计划无疑都在昂贵的开销和惨淡的实战效果中流产了,原因就是,生产这些钢铁怪物和配套作战带来的花费,还不如生产更多更泛用的轻中型坦克以及大口径火炮给战局带来的影响大。
这些钢铁巨兽可以打赢每一场战斗,但在更宏观的角度,就是它们输了这场战争。
李澄自然不明白为什么泰拉世界会如此执迷于浪费率极高的大型装甲,当然,他不介意把泰拉人从这畸形的发展模式上拽回来,他给了泰拉人一把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