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此人同意称帝,就不得不就近求助于袁绍,这样袁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幽州,更加利于控制新皇帝。
可以说,袁绍这一手跟周毅打下潼关得到的政治机遇是几乎相等的。
而且相同的是,这两件事都没办成。
袁绍想出这件事后,首先就是询问了自家袁术跟小弟曹操的看法。
两人都不同意。
曹操想的比较多,而且他大致知道袁绍立新帝肯定不是为了天下,而是自己的野心。
那么这样一来,袁绍必然会利用“皇帝”在侧的优势干涉他人。
就比如北面的周公衡。
并不是说曹操多为周毅着想,实在是曹操知道,周毅也不是个居于人下的主。
一旦真的发生这件事,周毅怕是也会找个皇亲当皇帝,以此抗衡袁本初。
那么接下来,有这两个强横诸侯打头,天下有野心的都会纷纷仿效,毕竟,有几个能忍得了位格的诱惑呢?
最后自然会导致——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那么天下统一自然也就更加困难。
至于袁术,他是不去想这么多的。
此人是个奇葩,很早之前就有不臣之心,加上目前继承了汝南袁家的大半根基,讨董的时候也比其他关东诸侯强横。
于是野心就更大了。
跟袁绍不一样,此人自己想当皇帝,于是肯定不愿意刘虞这样的成年人称帝。
袁绍虽然心中恼怒无人支持,但也没有办法。
不过经此一事,袁绍终于算是时来运转。
韩馥终于妥协了。
这件事情并不像史书中的一句话完成的,自打荀堪对着韩馥一通说法之后,整个冀州还是挺轰动的。
韩馥的手下,有些义节的基本都是劝说韩馥不要让位,韩馥的从事赵浮、程涣甚至带着一万能开硬弓的士卒回防,请求抵御袁绍。
但是也有看不上韩馥的,比如说早先反叛的麴义。
此人跟袁绍配合着吓唬韩馥,后者终究是不敢跟袁绍对上去,于是乎妥协了。
所以说,四世三公的出身就是有好处,就是有优势,像是韩馥这样的,愣是不敢与之为敌。
袁绍不费一兵一卒,不流一滴血死一个人,就得到了一州地盘,这也是周毅羡慕不来的。
韩馥让位后,被袁绍表为奋武将军。
虽然是这样,但是没有兵马,没有臣属,只有自己家人,守在一间宅子里,什么都没有。
韩馥心中顿感落差,但也只能安慰自己。
袁绍这边算是有了安顿,除此之外,原先的酸枣盟军回到了自己的领地,也开始了各自的骚操作。
最为典型的就是刘岱跟桥瑁,这两人早先在联盟中就不和,回去之后更是直接打了起来。
两个人还都是快枪手,这边周毅跟公孙瓒还没打完呢,刘岱就已经把桥瑁给杀了。
到了这一步,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格局彻底消失。
平心而论,袁绍在这场动乱中得到了河北,按理来说应该是得益最大的。
但其实,此人也损失了不少东西。
其实也就是天下之望了。
此人做为原先的盟主,自己带头为自己考虑,最后谋夺了韩馥的领地,完了之后还因为两人的过节并不善待此人。
谁人见了,都要打上一个吃相难看的标签。
而这一回袁绍“失天下望”的具体体现。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荀彧。
荀彧如今已经不在颍川了,事实上目前颍川的大部分士人都跑出来了。
前段时间,董卓的部下杀良冒功,其中被杀的有很多就是颍川人。
甚至于,跟孙坚一起作战的颍川太守都被西凉集团放到锅里煮熟了。
这些人离开颍川,大部分都去了河北。
曹操的麾下,类似郭嘉、荀彧大致都是这个时候到的河北,也差不多都是这个时候跟袁绍见的面。
结果自然也很清楚,两人都没看上这家伙。
如今的荀彧正是被袁绍奉为座上宾,后者喜爱前者“王佐之才”的名声,于是便让已然投靠自己的荀堪劝说他。
荀谌如今在袁绍集团的地位无比崇高,此人也很满意袁绍对自己的态度,于是认定袁绍是个明主。
但是荀彧却感到相当的不高兴。
“作为盟主,起兵得到了韩使君的帮助,兵马粮草多受到韩使君的资助,没有韩使君,袁本初如何能拉起军队?结果现在袁本初又谋夺韩使君的职位,这是雄主所为吗?”
荀彧对荀谌严厉的说道。
荀谌一愣,随即反驳道:“天下已经出现了纷乱之势,这个时候,正是人人为自己谋划的时候,贤弟这样说,实在是太狭隘了。”
“袁公雄才大略,不拘泥于一般道理,敢为天下先,这才是真正的雄主。”
“真正的雄主会不知恩义吗?你们所采用的计策,哪里能被称作雄才大略?这分明是阴谋诡计!靠阴谋诡计夺来的基业能够长久吗?”
荀彧义正言辞的斥责荀谌,荀谌很不高兴,兄弟两人不欢而散。
不久之后,袁绍邀请荀彧参加宴会,荀彧前往参加,和袁绍面对面交谈,进一步了解了一下袁绍的为人。
这次宴会之后,荀彧越发感觉袁绍不是可以成大事的人。
平心而论,荀彧这个人当真是天才,毕竟按原先的轨迹中,此人是果断的选择了投曹。
要知道,这个时候曹操才刚刚打败黑山贼占据濮阳,连东郡太守的名号都是袁绍给的,而袁绍已经是坐拥一州之众的河北霸主。
说直接点,曹操还在和土匪周旋的时候,袁绍已经掌握争夺天下的重要资本了。
这个时候离开袁绍投靠曹操的人不是个傻子就是智商堪比开了上帝视角的。
荀彧性格中是带着理想主义的。
也正是这一点,此人果断放弃了当初前往颖川的周毅,眼下又放弃了大有可为的袁绍。
至于现在,摸着良心来讲,荀彧是较为看好周毅的。
奈何,此人跟自家不是一个路子。
总之,自家还有一个荀公达去了那里,荀彧也就只好顾着宗族的意思,另去他地而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