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为王前驱(2 / 2)

“怎么说?”

周毅停顿了一下,组织好语言答道:

“其一,若是论战阵之道,士兵贵精不贵多,而眼下的黄巾却正好相反,相比之下我等士卒足以称之为精锐,训练有素,加上器械精良,因此虽彼众我寡,我自不惧也。”

“其二,黄巾多为穷苦出身,目光短浅,只顾忌眼前利益,目前还看不出来,一旦时间再长久一些,天下必然知道黄巾不是义军,而是土匪,因此当下黄巾虽盛,但其实民心已失。”

“其三,黄巾三十六方渠帅自起义之后便大多各自为战,而眼下陛下下达命令后,镇压黄巾军不仅有我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除此之外,一些被禁锢多年的党人也被赦免,这便使得我等有分而破之之法。”

“其四,照目前来看,黄巾贼将也大多缺乏战斗经验。并且多是不懂布阵扎营,只会硬打硬拼之辈。除此之外,还有如张曼成、赵弘之辈只知固守一城一池,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因此占了南阳多日也不见其有所进一步发展。”

“有此四败,黄巾衰落只是时间问题。”

周毅将这四条说出之后,卢植也陷入深思。

其实从后世来看,这些都是一些跟容易就能推出来的常识,但放在当下,用这样清晰明白的话语将其罗列开来,当真是极其不容易的。

卢植听了之后都忍不住暗中叫好,随后他对周毅说道:

“如此四败之策,可以写成书信上报朝廷,若是能够传遍天下,天下各州郡消灭黄巾,皆有公衡之功也。”

周毅点头笑了笑:“学生这就命人写下来。”

听了周毅的见解,卢植终于彻底放下心来。

趁着黄巾过冬,这面的卢植轻松抵达了武安,在洛水之畔驻扎,周毅则是穿过漳水,弛过大名,在阳平郡元城镇守。

其实不同于周毅表面对黄巾的不屑,在他心中,他还是比较认可黄巾起义中的某些精神的。

俗话说事不过三,如果大泽乡只是中国农民造反史上的偶然的话,那么黄巾起义无疑是坐实了中国古代底层人民具有浓烈的反抗精神。

农民起义不是军阀造反,军阀造反是为了个人权利,而农民起义则是被逼无奈之后的愤然反击。

这一点,真的并不是每个民族都具备的。

相反的例子可以借鉴隔壁的阿三,身居得天独厚的环境外加开伯尔山口这样的天险,却屡次被波斯、马其顿、希腊、大月、突厥、蒙古等十几个民族先后征服。

而且所有的征服者都做过这里的统治者,唯独原先的土着成了最底层的种姓,更加讽刺的是,这种制度到周毅原先生活的时代还依旧存在。

从这种经历上看,周毅不得不暗道一声造反万岁。

中华文明能够持续五千年而从不中断,其中突出的一点便是中华民族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敌人都敢拿起武器进行反抗,五千年前是这样,五千年后照样是这样。

但是眼下,那大贤良师虽然替后世精神注入了血性,但放在当下来看此人显然又是一个点着了火而无法控制它的人。

张角本心或许不错,但是眼下的场景无疑证明,黄巾之乱注定只能为王前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