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民心所向(2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5016 字 2023-05-25

你听我说啊。这些皇店如今都已经交由郡王手中经营了,包括各地的皇庄。

赐给郡王了

酒楼里,好些人惊呼。

也不是,我听说是承包。郡王把几万顷皇庄和原来的皇店都包揽了,然后每年好像是要给皇上固定的收益,大约是有五百万银元吧。因此以后皇家和皇店都是郡王的人经营。酒楼的包间里,一个消息灵通的胖商人正面带着得意向同伴们卖弄道。

这不,马上新开的这些商场,有些就是原来的皇店。不过我打听到,这些商场货源足,种类齐,类似是杂货铺,但规模可大多了,名字叫什么皇家百货商贸,开的店都是连锁经营,各家店装饰到布货都是一样的。

开杂货铺不会吧,杂货铺能赚什么钱

这是百货商贸,不是杂货铺,跟一般的杂货铺不一样的。据说南货北货,甚至东洋西洋南洋的货物,各式都有,吃的喝的用的,样样皆全。不但零售还搞批发呢。我还跟你们说啊,这里面还有烟酒茶叶,米面油盐呢,而且价格据说通通都比市面上的低,货更好。

就说这大米,从南洋用大帆船海运来的,那种大帆船你们知道吧万里迢迢的运来的南越大米,珍珠似的大米,你知道他们准备售价多少吗

多少有人问。

另一人接道,现在京师的米可不便宜,若是上好的大米,起码得四块一石,普通的米也得两块以上。

那商人嘿嘿几声,我告诉你们,皇家百货商场正式开业后,他们商场里的南洋珍珠香米,每石售价只要两元,另外还有盐呢,上等的雪盐,一担百斤只有四块银子。

这么便宜天啊,那不是只有半价

也算不得半价吧,如今的粮价明显就是偏高的,正常年景,一石粮也就一块半,好的时候,甚至顶多半两银子。不过我估摸着这商场的大米供应有限,一般人没机会买到。

这你就错了。胖商人一甩手中折扇。

我跟你们说,听说商场的各种物资很充足,京师内外城要开十八家店。他们店还没开,可各类货物早就调齐备了,天津那边有着一个好大的货仓,各种商货堆积如山。现在通州和宣德门外都有一个大货仓,全是准备的各种货物。据说啊,光是米面,就足有数十万石,那可是相当充分了,要不然,哪有魄力定这样的价。

这么多的粮食真是好大的手笔啊。不过做生意的哪嫌钱多,好好的干嘛降这么多价钱有人不解。

做生意的当然希望货物越值钱越紧俏越好,就算有时降点价,那也是为了和同行竞争,或者是商品过剩。可现在粮食这东西绝不会过剩,百货商场要争市场,也没必要降价降的这么狠吧。

胖商人左右观望了一下,然后小声的对同伴们道,我跟你们讲,你们可别传出去啊。据说郡王说过一句话,说是如今各地粮价腾贵,都是粮商们故意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大发黑心财。郡王曾经让那些粮商把粮价下调点,可他们根本不听。结果郡王一怒之下,从朝鲜日本东南以及南洋等地,调了数十万石粮食入京,无数海商都争相为郡王运粮入京,无数海船一趟趟的往天津运粮呢,郡王一句话,那些海商们那是相当卖命的,短短半年多的时候,这不就运来了几十万石的粮食。

郡王这是要干死那些粮商啊。

有人惊呼,大明的商税虽然一向收不上来,但大明的商业却很繁荣的,各行各业还都有行会。这些同行的行会,往往会保持进退一致,掌控市场。就如这些京师的粮行商人,他们联合一致,控制了市面上的粮食供应,把握着粮价的价格,说涨就涨。

很多时候,京师并不真的就那么缺粮,只是这些粮商不肯把粮食放出来,他们控制着供应量。当粮食投放的少时,那么百姓争抢粮食,自然就容易把粮价抬高。凭借这种方式,他们大赚特赚。

而当刘钧想要调控粮食市场,降低粮价,也减轻百姓负担的时候,粮商们根本不买帐。粮食都在他们手上,他们表面上答应降价,可实际上又减少市面上的粮食供应,反而拿的粮价节节上升。

这终于惹怒了刘钧。

粮商们对于普通的百姓,也许是大山一样庞然的存在。但对于握有极大资源的刘钧来说,他们这是在螳臂挡车。

刘钧直接在京师筹备开了十八家大商场,经营各种商品。其中最主要的一些民生物资,如米面油盐等,都订了一个平价。

这下可有热闹瞧了。有人笑道。

只怕郡王不一定能赢啊。郡王订下这么低的价格,只怕他这边一出售,那边粮食就吃进了。

你以为郡王会如你这般傻,听说商场里买东西,那些米面油盐布匹等生活必须品,都要凭居民证登记购买,每个人每月都有限量的。好像一个人一个月最多只能平价买两石。买两石粮食以下,价格是最便宜的,也就好比珍珠米一石才两块银元。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