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对于自己的进攻计划是信心满满的,他自松山之战后,处处模仿刘钧的楚军。他打听到楚军有一个参谋部,有许多参谋赞画军官,在每次战前,都要由这些参谋官们制定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详细到每一步的进退,甚至他们还会有一个备用计划,随时可以弥补替换。
吴三桂也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一个参谋部,提拔了一群年轻的军官为参谋。因为自己的许多军官都是辽西子弟,有文化的并不多,吴三桂便从宁锦等地搜罗了许多秀才举人入自己的军营,给他们授予赞画官名,让他们协助参谋们制定计划,绘制地图等。
这次的义州攻城战,吴三桂的参谋部也拿出了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相当的完整和详细。整个计划的重点就是十二万大军中的两万,分驻在义州外围四面的十多个城堡之中,负责拦截预警增援清军,同时也负责城破之后清军逃跑的拦截。
剩下的十万大军,则有一万驻于大凌河北面,负责拦截大凌河,不让清军突围渡河。
剩下的九万,东西两面各布置两万人马,等正式攻城后,两边发起佯攻,吸引清军注意力。而真正的主攻方向是在南城,那里将集中五万兵马,是宁锦两镇兵马组成。吴三桂的宁远火炮集中一起,猛攻南城的东侧角,待攻破城墙后,由祖大寿的锦州重步兵打头,夺取破口,宁远火铳手在后掩护。
这是一个详细的计划。
太阳已经升起,一轮红日当空,犹如染了鲜血。
战鼓声声,旗帜挥扬。一支支部队正按吴三桂的作战计划到达指定位置。
呜呜呜呜
进攻的号令响起,庞大的明军战斗群开始按着各自的目标发起进攻。
三十里外,一支骑军正在急速向义州赶来,这支骑军大约五千人,穿着明军的军服铠甲,打着明军的红旗。
他们沿着大凌河北上。急驰而来。有巡哨的明军试图询问这支骑兵的身份,得到的答复是洪总督和孙总督派来增援义州的骑兵,他们还告诉询问的明军,洪孙二位总督正率大部向义州赶来。
义州城东南角,城外三百步,一处高坡上,吴三桂的宁远炮火阵地设在此处,各类火炮数百门,上千的炮兵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作着炮击前的最后准备。在这个火炮阵地边上,是三千名步兵做为阵地守卫,另外还有三千名骑兵在两翼待命,随时准备拦截有可能出现的敌军。
准备开炮
炮兵营参将高声喝令,各炮的炮长们纷纷应声高喊,准备完毕
第一门火炮开始轰响,九磅长炮炮膛喷出火焰,九磅重实心炮弹呼啸着飞向义州城墙。这门炮弹正中义州城墙。砸下一片砖屑。
第一发炮弹轰出之后,各炮的炮长也纷纷下达开炮的命令。无数的炮弹出膛,呼啸的砸向义州城墙。
在义州城头上,清军也发现了明军的炮兵阵地。他们迅速向上禀报,清军指挥官很快下令,调来了数门大炮,对着明军炮阵轰击。
一枚十斤重的大铁球呼啸着砸向明军炮阵。不过这枚炮弹却射的太高了,在炮阵上空呼啸着飞过,落入炮阵一百多步的后面,误打误中的砸到了几名步兵。
城头上的火炮接着又发出几炮,可不是打高了就是打偏了。没有一枚射中明军。
吴三桂也远远的看到了城上的炮火反击,哈哈大笑道,红夷大炮又不是投石车,其长于攻城而拙于守城。鞑子的红夷炮起码有五百步远的射程,我们的炮阵在城下不到三百步远,鞑子的红夷炮架在城上,反而很难打中我们,哈哈哈。他们只能光挨打,却还不了手
传令,臼炮减装药,瞄准城头上打,先把鞑子的这些炮给干掉。吴三桂高兴的喊道。
红夷炮的弹道平直,射程较远,架在城头上,用来守城并不适合。如果瞄着远处的兵马打,还是有些威力的,比如攻城之时,攻城的一方一般都会在远处集结兵马,这个时候用红夷炮轰击,就能破坏集结,打散阵形。
但像吴三桂仗着兵多炮强,把炮阵布置到城下三百步左右,清军的红夷反而无用武之力了。
吴三桂炮阵中的加农炮也同样弹道平直,一样打不到城头上去,可抵近了直接轰击城墙,却是没有半点问题。
不过对付城头的清军火炮,吴三桂还有利器,自湖北楚军中购来的臼炮,正是专门对付城头的。这些口径巨大的臼炮,其实就相当于用火药发射石弹的抛石机,比起传统的木质抛石机,这些臼炮,更轻便,运输机动容易。而且他们的威力更大,能抛射极重的石弹,扔到更远的地方。
攻城之时,用来对付城头上的守军或者砸击城中的房屋士兵,也是相当犀利。
十几门臼炮集中向城头轰击,城头上的清军发现了呼啸而来的石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