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壮哉!我大华夏!(1 / 2)

于是,汉灵帝招陈元入京这事就算是罢了。

毕竟,汉灵帝也不能破坏人家兄友弟恭不是?

不过,话说回来,陈元现在是刘备的结义兄弟。

刘备按照辈分可是汉灵帝的弟弟。

这么算起来,陈元也能喊汉灵帝一声哥?

陈元原本是没有这么想过的,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心中就闪过了这样的念头。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御弟哥哥?

嘶!

不寒而栗。

陈元赶忙把这不靠谱的念头丢到一边。

这边汉灵帝称赞了陈元,话风一转:“子初啊,鉴天台的事情朕是答应了你的,不过,鉴天台总归是朝廷重地,朕虽然一言九鼎,但是也要给老祖宗一个面子,所以,你想要进鉴天台还要过老祖宗那一关才是。”

汉灵帝并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就说了出来,也没有怕因此会打击自己作为天子的威严。

陈元听了汉灵帝话,秒懂。

看来,这老王爷不太好搞定啊。

陈元立马道:“让陛下费心了,不知老王爷可有什么示下吗?”

看到陈元这么懂事,汉灵帝心中老怀大慰。

要是臣子都像陈元这样就好了。

只可惜,大部分臣子都特么气人得很。

天子看上去高高在上,其实受到的限制比起一般人来还要更多。

尤其是汉代天子。

中国的皇帝,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溥仪这个宣统皇帝,总的趋势的是君权在集中加重。

明清皇帝的权力,堪称是高度集中,真就是一言可诀天下事,一言可定天下人。

清朝皇帝的权力就不说了,刚开始还有八王议政这种部落议事性质的残留。

到了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之后,八王议政基本上就名存实亡了。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帝取消了议政王大臣职名,自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也随之消失。

这也是皇帝权力集中的一个体现。

明朝皇帝同样是权力高度集中的,不要被宦官和内阁迷惑了眼睛。

实际上真正的权力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当然到了最后崇祯朝,皇帝的权力开始受到严重冲击。

那是因为到了王朝末年,哪一个王朝末年皇帝的权力不是大幅度受到削弱的。

但是制度设计上,还是为了集中君权的。

内阁原本只是皇帝的秘书处而已。

宦官也不过是皇帝的家奴。

明清皇帝权力高度集中,汉朝皇帝的权力受到的限制就比较大了。

尤其是汉朝君权和相权的争斗。

如果是一个强势天子,那自然就能够攫取大多数权力,比如说汉武帝。

如果是一个弱势天子,那肯定就要让渡很多权力给丞相或者类似于丞相的官员。

汉灵帝就饱受三公的折磨。

能够当上三公的没有一个简单的人物,就便是买来的三公,同样不简单。

比如崔烈和曹嵩,不要看人家是买的三公,你一般人花钱去买个三公试试,看能不能买到?

汉灵帝心中宽慰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正事:“老祖宗的意思是,鉴天台的规矩不可破,你想要进入鉴天台,有两个选择。”

“敢问陛下,哪两个选择?”

“第一就是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中的人。”

陈元立马摇头。

这明显就是让自己入赘或者娶云台二十八将后人为妻。

这根本不可能,陈元不可能辜负蔡文姬。

汉灵帝对陈元似乎有些了解,也知道他跟蔡文姬的事情。

看到陈元摇头,也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个选择就是破五关了。”

???

陈元满脸问号。

什么玩意,破什么五关?

这鉴天台怎么还有这规矩?

汉灵帝似乎有点累,眼神示意张让,让张让给陈元解释一下。

张让一直在注意着汉灵帝,看到汉灵帝一个眼神,立马心领神会。

只见张让缓缓上前,对陈元施了一礼道:“陈别驾,这事就让老奴给你分解一番如何?”

陈元是认识张让的。

开玩笑,这可是太监头,而且势力十分庞大。

陈元当初第一次来洛阳的时候,想见而不可得的人物。

陈元连忙回礼:“既如此,就劳烦张公了。”

说好话又不费劲,陈元也不吝捧一捧这老家伙。

不期望他能帮自己,别坏自己的事情就行。

听到陈元喊自己张公,张让心中还是比较高兴的。

虽然平时不缺乏人喊自己张公,可是陈元毕竟不同。

要知道陈元不仅是蔡邕的弟子,更是襄阳书院的副山长,这个身份实际上比他所谓的荆州别驾和军师中郎将更让人看重的。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酝酿,襄阳书院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

基本上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了襄阳书院。

之所以会这么出名,最关键的就是襄阳书院面下天下招收学生,凡是自忖学识深厚者,均可以到书院报考入院。

是的,书院采取考试的方式招收学生,这也是天下独一份了。

毕竟书院的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把所有报名的学生都招进来。

于是,陈元便把考试这个杀手锏使了出来。

不仅入书院要考试,即便是进入书院,也要考试。

每月小考,半年中考,一年大考。

连续三个月小考不及格,全院通报批评。

中考不及格的,降级。

大考不及格,清退。

当然优秀者会有奖励,这奖励并不是钱,而是钱粮或者书籍什么的。

书院采取九年制教学,九年之后毕业,就可以自称是襄阳书院的学生了。

不要小看这个身份,因为只要有了这个身份,就可以那这毕业证去荆州官府之内谋得一份差事。

这也是陈元跟刘备商量好的。

总之,只要能够在襄阳书院熬到毕业,包分配,给予孝廉身份,可以做官了。

这待遇比后世的大学生可好到不知哪里去了。

这里的官可不是吏,是切切实实的官。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孝廉可是十分贵重的,因为有了这个身份才可以当官。

这就相当于官员预备役。

往常的时候,孝廉的名额都是把持在豪强世家手中的。

因为举孝廉需要当地官府上报才行。

一般人哪里这个机会啊。

襄阳书院的这个政策公布的时候,可没少生出波折。

当时官司都打到洛阳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