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之所以把钟繇放在自己招揽的人才计划里,原因有一个,那就是钟繇在历史上曾经相助汉献帝东归,算得上是对汉室有好感的人之一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陈元需要一个书法家。
蔡邕固然是当世之名的书法大家,但是毕竟年纪大了,有些事情不能劳烦他去做。
如果能把钟繇招揽过来,那就很好了。
而且活字印刷术的字模用楷体比用隶书要方便的多。
而钟繇恰好就被称为楷书鼻祖。
这不把钟繇弄过来,天理难容啊。
蔡邕的名头果然好用,没多长时间一位长相颇为俊朗,身着褐色直裾的青年男子便走了出来。
青年男子还没完全站稳,便对着众人揖礼一拜,激动的说道:“敢问哪位是伯楷公高徒陈元陈子初?”
钟繇不愧是能和书圣王羲之相提并论的书法大家,对待书法作品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执念。
听闻蔡邕弟子前来拜见,刚才正在房间里练字的钟繇接到看门的下人送上来的名帖后,放下手里的毛笔,抓起名帖就往外跑,生怕自己怠慢来客,而错过与书法大家切磋的机会。
陈元看到钟繇激动的样子,心里对招揽他的信心大了一份,不慌不忙的回了个礼,慢慢的说道:“元常先生,在下便是陈元陈子初,这次冒昧前来,实在唐突,还请先生见谅,听闻先生书法精妙绝伦,今日前来拜访先生,希望先生能传授一二。”
钟繇摆了摆手,说道:“子初过谦了,汝乃伯楷公之高徒,岂敢说传授?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元常反倒想与子初请益一二伯楷先生之飞白体,还请子初勿要藏拙啊。”
陈元谦逊的说道:“元常先生这是折煞元了,先生若不嫌弃,元愿与先生相互交流,一同探讨书法技艺可好?”
随后,钟繇有与司马徽和郭嘉等见礼之后,钟繇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前面带路领着陈元一行人往府内走去。
穿过绿树成荫的前院,钟繇在一处单独而建的房间外停下,推开门走了进去,陈元跟着进去后发现屋内陈设极其简单,宽敞的房间内布满了木制架上堆满了竹简,地面上也散落了一地的竹简,几乎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看到陈元站在房间门口没有进来,钟繇双脸微微泛红,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让子初见笑了,这间房屋我一般不会让下人打扫,才看起来显得乱些。”说着,还不小心踩到了一卷竹简,一个踉跄差点摔倒,钟繇讪讪一笑,快速拾起地上的竹简放在木架上了。
陈元投过去一个不介意的眼神,帮助钟繇收拾出一条能过人的小路后,跟着钟繇走到书案前。
书案两边同样放着成堆的竹简,中间空出来一部分放着几支毛笔,一个砚台和几块墨。
钟繇顺手拿起一只毛笔,蘸了蘸砚台里的墨水,大笔一挥在一块空白的竹简上写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看到钟繇行云流水写出了论语开篇第一句,陈元不禁称赞道了声好。
钟繇甚是满意的拿起竹简,小心的吹了吹,待墨迹稍干,侧开身子说道:“这几个字如何?有不妥之处请子初加以指正。”
不拿出点真材实料,怎么能收服钟繇。陈元不再矜持,点评道:“先生的字可谓是入木三分,虽仍残留极少的隶笔书写方式,但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看得出这是种新字体,但字体体型还是稍微方扁一些,不够方正。笔画的转折之处略显圆滑,棱角不够分明,导致看起来会欠缺神采,少了点韵味。”
钟繇听到中肯的点评,若有所思。
光说不练假把式,陈元清楚刚才小露一手还不足以征服钟繇,于是拿起桌上另外一只毛笔,找出一个空白竹简,用后世广为流传的楷体,工工整整的写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钟繇拿起竹简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欣赏,像是捧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边看边念:“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气呵成,不做任何修改,这是陈元的自信。缓缓放下手里的笔,陈元抬头看到钟繇睁大双眼愣在了那里,一动不动。
此刻的钟繇依旧无法相信,眼前十几岁的少年竟然创作出这般旷世之作。
想来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就算从娘胎里开始练书法也不过是十几年的光阴,能把字写得极好已经是天才了,更何况陈元竟写出来了一撇一捺,一竖一横间都充满了力量的新字体。
纵然他是伯楷公的高徒,可是这与伯楷公的飞白体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字体。
钟繇就算绞尽脑汁也想陈元是个穿越者,也绝对想不到历史上他会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楷体字体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