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李卫国感觉格外精神,到了马架子外面,太阳刚刚从东边露头。
李卫国抻个懒腰,撒腿向着水库边上跑去。
扑面而来的水汽,就像雨露一般滋润着他的身体,这种感觉还真是舒服。
他到了水库边上,看到小水獭从水里露出小脑瓜,向这边张望。
李卫国不由得童心大起,笑嘻嘻地朝水獭轻轻招招手。
一米多粗的水柱,忽然在水面形成,就像龙吸水一般,飞速在水面旋转。
小水獭被卷在水柱里面跟着转圈,惊得它嘴里发出嘤嘤的叫声。
“以后别动不动就抱大腿。”李卫国笑着将小水獭吸到岸上,水柱也随之消散。
小水獭晕晕乎乎地又转了几个圈,这才清醒,爬到李卫国身前,两只前爪抱住他的大腿,嘴里吭吭唧唧的,显得十分委屈。
李卫国也没招,摆脱水獭之后,就向着江边跑去,然后纵身跃入江中。
置身水中,李卫国感觉了一下,确实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他,仿佛就是江水的一部分,不分彼此。
鱼群也渐渐聚拢过来,密密麻麻地围拢在李卫国周围,大大小小,数量只怕有上千条。
这才有点大部队的样子嘛,他开开心心地将鱼群引入水库,今年冬天,就可以大捞一下。
现在条件比较落后,运送鲜鱼太麻烦,所以李卫国的计划是,等到冬天的时候,出手一批冻鱼。
当然了,数量也要控制好,不宜太多,被人当成出头鸟就不好了。
随着秋天的到来,秋收工作也正式开始,沥沥拉拉的,会持续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在生产队没有实行大包干之前,工作效率是有点低,再加上机械化程度低,直到落雪的时候,地里的包米还没扒完呢。
最先收割的,是饭豆儿,土豆这些,然后是谷子黄豆之类,最后才是包米以及萝卜白菜等秋菜。
正所谓,三春没有一秋忙,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齐上阵,反正小娃子也算工分。
就像李小梅,也拎着小筐,跟着一群童子军去拾谷穗。
至于上学,秋收的时候,当然放农忙假,一放就是十天半月的,村里的教学点都停课了。
李卫国跟着社员起土豆,这活儿在农村就算比较轻省的了。
生产队的几头老牛,在前面慢悠悠地拉犁,铁铧犁破开垄台儿,就有土豆从土里显露出来。
后面跟着人,拿着三齿挠子,把埋在土里的土豆都刨出来。
最后面是妇女和小孩儿,都拎着土篮子,把土豆表面摩挲一下,去掉浮土,然后装进篮子,再倒进大麻袋,用马车运回生产队。
在李卫国眼里,这效率实在太慢了,没法子,牛犁当然比不过机械。
要是有一辆小四轮拖拉机也行啊,突突突地一跑,工作效率都能提升一大截。
大伙一边干活一边聊闲天,王燕瞧着前面的牛犁,眼热不已:“等收拾完秋,还得把咱们的稻田修整出来,到时候跟队长叔商量商量,必须借几套牛犁才行。”
平整稻田,也是比较费力的,还要修田埂水渠之类,且有的忙活呢。
“要是能有一辆小四轮拖拉机就好喽。”高大林不敢想那些什么东方红拖拉机,有一辆小四轮就行。
“猴子你还是别做梦了,我都打听过,一辆小四轮,三四千块呢。”郑先农用手推推眼镜,然后继续用三齿挠子刨土豆。
高大林眨巴眨巴小眼睛:“其实把咱们卖山货的钱都凑一起,差不多就够了。”
大伙都没吭声,好不容易赚了二百多块钱,谁也不舍得拿出来。
只有郑先农回道:“猴子你就别惦记了,咱们还得买稻种,另外还得扣育苗的大棚,哪哪都得用钱呢。”
高大林也只能摇头叹气,然后勐地窜到郑先农跟前,把他刨出来的一只蝲蝲蛄捏住,装进罐头瓶子里:“这玩意烤了才好吃呢。”
其他人都瞧得一愣一愣的:这都敢吃?
他们很快又想起来,高大林的老家是广东那边的。
收土豆收到地头,娃子们就一声欢呼,冲到壕沟边上,蹲那摘黑悠悠吃。
这是一种小型的浆果,有的地方也叫黑天天,田边地头有的是。
这时候的孩子们,也没钱买零嘴儿,他们的食物,都来源于大自然。
李卫国也坐在地上歇歇,脑子里还想着刚才的事情:小四轮啊,我也想要。
他要在水库那边开垦稻田,肯定更麻烦,因为都是草甸子,相当于开荒,光靠牛犁的话,估计能把生产队的那几头老牛累出个好歹来。
可是三千多块钱呢,他现在也拿不出来。
干了一天农活,李卫国他们回家也能吃一口热乎饭,李玉梅在家负责里里外外的活计,早就把饭菜做好。
李小梅一进院,立刻受到热烈欢迎,一大群扁嘴的小鸭子围上来,嘴里biabia地叫着。
这些小鸭子天天都是小当家给喂食,所以把她当成小主人,跟她可亲了。
小当家蹲下身,伸着小手,摸着那些小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