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百一十一章:不过如此(2 / 2)

叛军退我军进,叛军杀来了我军进城池坚守,绝不让叛军夺城!

叛军是不是在城外烧杀抢掠?关我屁事!

刘宇烈有了黄毅的暗中支持心态平和,他指示麾下文官武将:

打不赢叛军没关系,我军可以贴住叛军,让他们打不着又甩不掉!

众将都懂了,我军不消极避战,一直在寻找战机,这个态度言官御史无话可说,圣天子只能认可!

叛军跟黄毅私下达成协议后更加不会主动挑衅兴和军。

基本上保持跟兴和军相隔一百多里。

用不着跟叛军对峙的兴和军哪里肯闲着?

几千人马从黄叶纷飞一直杀到雪花飘飘,斩杀宵小之徒三四千,诛杀有名号的匪徒几百。

朝廷不但没有催促进兵,还不断有嘉奖送达。

半个山东兵荒马乱,谁是叛军谁不是又没有写脸上,还没法用发髻、头皮区分。

打土匪山贼一样的能够收获人头,黄毅当然让王坤、刘宇烈往朝廷连连报捷。

所以这段时间简直是捷报频传,战果虽小但是很多。

一直在打胜仗的军队不会被言官御史弹劾,皇帝的容忍度更是大幅提高。

所以兴和军在登莱横扫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俘虏太多,前来投奔的老百姓多达三十几万。

还出现了怪事儿!

有很多青壮年主动要求当兵。

明朝后期,重文轻武愈演愈烈,民间有俚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当兵的大多数是军户子弟,实在凑不齐兵额的将领都得拉壮丁。

兴和军的组成部分绝大多数是曾经为奴的汉民、一部分是被酋长奴役的蒙古籍俘虏。

这些人没有其他路可供选择,成为兴和军最能体现出价值。

现如今的黄毅有了威名,有了地盘和人口,手中还有大量钱粮。

每一次的扩军都是从辅兵中选拔,缺员的辅兵是从劳役中挑选。

基本上不可能有陌生人直接成为兴和军正兵,原明军或者叛军投奔过来也得先成为辅兵让文教员、镇抚官甄别。

老百姓想成为兴和军的正兵必须从杂役干起,表现好的三个月内就能成为辅兵。

有成千上万青壮年主动要求当兵是好事值得鼓励。

文教员和青少年正兵在进行登记时发现了个新情况,有几千青壮年以前都是矿工,其中很多来自辽东。

这不奇怪,在野猪皮没有失心疯之前,辽东有汉民数百万。

野猪皮开始几次大屠杀后,能够在辽东苟活的不足十分之一。

逃难到登莱的辽民有好几十万。

大明朝廷的组织力太差了,各级官僚大多数是混账东西。

辽民得不到妥善安置也就罢了,还被歧视、欺辱,还会被登莱兵将抓去金矿做苦力。

叛军一路烧杀抢掠,虽然没有进山屠戮,在山里金矿工作的矿工也活不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矿主都是富贾豪商、大地主、士绅,他们住在庄园、城镇,甚至于住在登州城内。

矿工的产出是黄金、白银、铜等等,他们的衣食是矿主派人定期送上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