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围困(2 / 2)

撇开两人不说。

冉敬在外面顿时忙碌了起来。

立马通知所有将领开会,然后让十五万大军开始修建工事,有下面埋着尖锐木桩还有铁蒺藜的坑道。

或者是一些满是尖刺,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拒马。

防止对方大规模涌出来。

三十多万降兵加上城内的守军,禁卫军之类的,在人数上面,对外面还是有威胁,哪怕不大。

冉敬知道,君上的意思,无非就是将所有看家本事都用上,将伏焉死死的围困住,粮草迟早一天会消耗完。

到时候,就能兵不血刃的灭了尚国。

冉敬在案几上面将君上的意思都讲了出来。

边军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哪怕将领有主意,最好也让下面的人发表下意见,哪怕没什么帮助,也有可能会对现有计划产生完善的效果。

冉敬能想到的就是挖掘坑道,下面放上机关,而有将领就表示,坑道的上面可以用木条之类,放入不承重的东西比如渔网甚至麻布,填埋上薄薄一层泥土。

哪怕城池上有人看到又能如何,从上面看和从正面看,那视野是不一样的。

后来冉敬又提出拒马的设想,下面立刻有将领表示,拒马的木刺太粗的话,针对战马战车可以,针对人可能就有些拉胯。

所以除了支撑的几个木桩外,拒马的上面都是一些细长的尖锐木枪,真撞上去,直接给你一个血窟窿。

还有将领觉得,万一对方用战马拖拽拒马就会打开一条道路,摆却月阵的时候,就有一次,被战马拉出了一道口子。

所以现在所有的拒马都用各种办法链接在一起。

为了防止对方有单枪匹马溜出去,还有将领表示,可以用小型的铁蒺藜洒在一些必经之路上。

反正就是怎么能围就怎么围,完全不计成本,这些计划提交上来后,冉敬立马就批了。

虽然耗费较大,但效果不错,最关键的是,铁这东西还能反复循环使用,实在不行熔炼之后再做安排。

这是一项大工程,但在士兵的协作以及铁质工具的帮助下,预计大半个月应该能搞定。

这个时候冉敬开始后悔起来,早知道让降兵来搞,三十多万人,怎么说也会比自己这边效率要高。

可不释放也不行,漳水军营里面本身粮草就不多,每多留一天,粮草眼见着少起来,再多几天,怕是会影响到自己这边。

所以,这次的释放降兵是不得已加顺势而行的阳谋。

伏焉才多少人?一下子涌入三十多万人,每每想到这个情况,冉敬都不由一阵心惊肉跳。

但还好,常年征战让他对于死亡早已经习以为常,只要死的不是自己这边的士兵,至于旁人?死再多他也不心疼。

别觉得古代人能理解杨乾的思维方式,那是不可能的,杨乾见过的东西,是浓缩了整个民族五千年来的总结。

可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能理解的,他们最大的理解就是,听武安君的话,能过上好日子,仅此而已。

哪怕了解再多,也只是知道,有了奴隶,不用服徭役,对方国家死的少,有人可以种地仅此而已。

他们是不会想到,不服徭役之后,国内矛盾是否减少,不服徭役之后是否百姓的日子会过好。

甚至,奴教司看守不过来的时候,还会主动聘用一些强壮的百姓或黔首去看守奴隶。

这样的工作非常受到云通郡百姓的青睐,事少,钱多,离家近,这种好事,放到现代社会都会被抢疯。

他们看到的就是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

杨乾要做的是,让整个民族,整个中原有一个沉淀的沉没成本。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将该造的造好,该提升的提升,该重视的重视,你想要的东西,自然而然会出现。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的过去了。

冉敬忙着建造工事,杨乾每天也安排的满满当当,几乎脚不沾地。

以前是早上打熬筋骨,现在换了,每天早上起来就处理公务,当公务搞定和红后,就是开始吃饭,中午稍稍小憩下就接着打熬筋骨。

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几乎不会出木桶。

以往碰到身上疼的要死的药液,此时对杨乾来说,也就那样了。

伏焉城外,四队骑兵,每队至少一万人,可谓进可攻退可守,还能进行有效驰援。

伏焉城内。

整个伏焉的核心层已经亚麻呆住了。

事情是按照己方的想法来,可总觉得不对劲。

按照道理来说,对方大军过来,也无非二十来万,要是攻城的话,那攻城器械好像也没多少,反倒是那些人傻乎乎的天天挖坑,有毛用啊。

其次,从来只听说过,攻城的比守城的人多,自从降兵入城后,伏焉随随便便就能拉出四十万大军。

二十万攻城,四十万守城?

荒天下之大缪!!!

从没有见过这样打仗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