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现在没信心了,报名的人超过两万人,今天应考的只有七千不到。其余的人本官派人去问过了,他们自认考不过所以放弃了,不想交白卷。本官已经七十,可还是希望可以活到大明人人识字,本官要看看,人人识字之后,秀才们还有没有活路!”
高谷激动的高喊着。
被凉风一吹,刚刚喊过的高谷不断的咳嗽着。
张凤赶紧派人把高谷请到了内室,然后站在前面说道:“秀才有没有用,不是白名鹤说了算的。只是本官也认为,只会四书五经的秀才,也确实不够。四书五经是根本,但根本之外,君子六艺之中,只有书是不够的。罢了,开考吧!”
大明的高官,真的只会四书五经吗?
答案是否定的,就拿张凤来说,他精通史书,礼学,还懂瓦刺文、高丽文。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懂得一些简单的建筑学,以及普通的天文、地理的知识。
白名鹤骂的不是儒生,而是只懂得背死书的秀才。
这还不算是触及到他们这些儒生的底限,儒生也有许多除经文之外,精通其他学科的人才,比如南京户部的萧镃,那就是一个大明数得上的算学高手。京城兵部尚书于谦,他对兵书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大明的许多将军。
开科取吏。
考试开始之后,南京吏部的人来了。
“左大人!”张凤见到南京吏部尚书后主动迎了上去。
吏部尚书回礼:“莫怪不请自来,眼下如果不动,怕是以后就想动也没有资格动了。户部这些天衙门口紧闭着,天天夜夜灯火通明。听闻萧大人在带着户部上下整理码头上的规矩,可以说,字字珠玑呀!”
“凡事都要有个规矩,礼部这边也一样。户部那边的规矩我是知道的,这个叫对外贸易海关税。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税,有些规矩是很严的,我问过白名鹤他说一切都是为了不影响到大明的百姓。”
张凤给吏部左大人简单的解释了一二。
“比如雪盐,眼下产量本身就低,大明的百姓能一百人分到一两就不错了。如果大量往外卖,自然大明这里的雪盐就要更贵些。还有一些东西,原料禁止往海外运,可成品却行。海外的东西呢,原料可以往回买,但成品就贵。”
左大人也附合着说道:“正是这个理。听说高丽棉布收七成税,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这种东西,他白名鹤不希望从外面买,留给大明的织户把生意作好了。前几天,见到码头上的进了一船的瓷瓶,问过,这是特殊货物,大明的窑里烧这种低档瓶子太浪费人工,所以外包到了李氏高丽那边,本官也是赞同的。”
张凤没有继续再这个话题说下去。
“左大人,你这次来是?”
“直说了吧,是给自己找些活干的。南京吏部原本只管考核南京各官员,本官打听了。海外也会有些官员,有些吏员。那么,这些人我南京吏部应该着手管上,这不是在占权,也是让南京吏部别闲着。”
张凤想了想后点点头:“左大人说的没错,我计算了一下,外派的官员怕也有好几百人呢,这总要有个章程,有个考核的。”
“请高老代来引见一下白名鹤,就是我的来意!”
“其实不必这样麻烦。工部尚书带着工部几位干员自己就找上门了,听闻白名鹤约了他们几天之后在宝船上见,南京这边工部的活多的数不清。修路、造船、建堤、等等。还有那些木、铁、火药的活,工部只会更忙,所以工部直接就找上门了。”
南京六部,吏、户、工、兵、礼、刑。
“那刑部呢?”
“听闻白名鹤整了三个新事物,一个叫《大明商业规条》一个叫《大明子民赴海外管理条例》刑部为这事情估计悄悄的关起门来比户部还忙,定这种规矩可比收税难多了。最后一个,就是这个!”张凤把一个小硬币给了左大人。
左大人翻来翻去看了看。
这指甲大小,一面是龙纹,一面是日月中间有一个壹字。
“这是?”
“就是银币。听说白名鹤打算订一个规矩,禁止非币类金银在市场上流通。这是一钱的银币,最大是一两的。再大就是五两与十两的银锭,更大就是银票了。听闻商户们已经联名认同,杂银块成色难分,而且需要称重,统一用这个商户鼎力支持的。”
听张凤这么一说,左大人又问:“那百姓们呢,这改变对百姓没有影响吗?”
张凤笑了笑:“百姓们?家家户户的白名鹤的长生牌位,你说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