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动荡的根源在于扶摇国的崛起。
扶摇国原本也是只有一些当地土民,两千年前还在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但是此地气候温润、水土丰茂、灵气沛然,每一-次九州战乱动荡,都会有大批百姓从九州大地过海迁往那边避难。
久而久之,与当地土民融合成自己的一方天地。一千多年前,十六座岛屿的百姓联合谋划建国,自然也准备向当时的前朝称臣纳贡。
扶摇国十六岛中最大的堪比一州之地,诸岛联合更是疆域广阔,会一跃成为前朝之外最大的人族国度。所以前朝对此颇为忌惮,不同意诸岛联合建国,只允准诸岛分散建立国家。
这与当时诸岛的诉求不符,他们经过数十年的运作,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最有力的靠山。
蓬莱。
诸仙门虽然与九州王朝联系密切,但诸仙门支持的是人族不止是那一座大王朝。甚至于为了防止王朝皇权太盛,有余力的仙门会特地扶持一些小国。
像是九天仙门中的天王宗、雾隐仙山、无尽剑宗,十地中的夜刀……背后都有自己关系极为紧密的国家。
毕竟这些小国的能给予的尊崇是强大的王朝不可能给的。
扶摇诸岛承诺将蓬莱上宗立为国教,一切资源、人才都随时供蓬莱上宗取用等等一系列的条件,可以说完全将蓬莱的规矩当成自己的规矩。
但也如他们所愿,这般虔诚的态度换取了蓬莱的大力支持,最终扶摇诸岛建国成功。
而此后上千年里,双方依旧是做到了“父慈子孝”。
当时的蓬莱还没有如今第一仙门的地位,扶摇国也只是初生牛犊,之后双方都是愈发强盛,做到了相辅相成。
时至今日,蓬莱上宗成为第一仙门多年,扶摇国雄踞东海,在这一片区域内也早已称王称霸。只是它依旧对禹朝称臣纳贡,这点没有变过。
但扶摇国明面上不反,不代表没有其它动作。
就在十几年前,
东海的柔仆国宣布不再对禹朝称臣纳贡,转而将扶摇国作为自己的上国。
柔仆国作为一个东海小岛,国土若说是弹丸之地,实在有些侮辱了弹丸。
就它每年上贡的那几条鱼,禹朝还真心看不上。但是开了这样一个坏头,以后周边属国有样学样怎么办?
于是朝廷就派了一名第七境的大能作为使臣前去责问,说是臣使……可就柔仆国
那个小地方,一旦责问不成,说不定这位大能一脱衣服,就会露出里面“征东将军”的字样,化身讨伐大军。
单人灭国难度不大。
可他到了当地以后,柔仆国的态度也很诚恳。我离九州大地隔着重洋大海,离扶摇国可就只有片刻船程,完全是仰人鼻息过活。
不听扶摇国的,还能怎么样?
话里话外已经不止是隐晦地表达了,一切都是扶摇国的意思。
对此禹朝也早有预料,但扶摇国就不像柔仆国那么好料理了,毕竟扶摇国兵强马壮、背后还有蓬莱的支持,不是那么好拿下的。
至于柔仆国……
就算把它灭了,再派兵过去占领,每年打那两条鱼还不够军费开支。
对柔仆国的事情就暂且搁置了。
当然,禹朝与扶摇国在东海的角力也就此升级,至今-直没有停止过。
直到前段时间,妖神回归的消息传遍九州四海。西域边陲的百姓纷纷内迁,甚至许多西域小国的国民都流亡来到禹朝避难。而禹朝内部也开始纷乱四起,诡案频频,国内一时间怨气沸腾。
在这种时候,没有什么比一场外战更能转移这些怨气并且提振民心的了。
此刻,那个四海九州唯不向禹朝称臣纳贡的小岛柔仆国,自然就进入了朝廷的视野……朝堂上响起了桀桀桀的笑声……
十几年前柔仆国不再称臣的时候,禹朝百姓几乎没人知晓这个事儿。毕竟这对禹朝生活的影响,也就是某一天王公权贵家里的桌上少了一条海鱼,谁操心这个干嘛?
但是在朝廷有意的宣传下,这个事情在几天之内为大家所熟知,仿佛是刚刚发生的一样,柔仆国的事情也上升到了禹朝上国威严遭到挑衅的高度。
弹丸小国安敢如此?
群情激愤下,皇帝陛下大手一挥,封大将武安民为东海将军,率领精兵三万、楼船十座、大能数人,浩浩荡荡地开奔柔仆国。
柔仆国虽小,但国民倒也硬气。
爷上来就是一波狠狠地投降,你能奈我何?
甚至于在你兵马还没到之前,我就已经先投降了。
东海将军率领漫天漫海的大军压境时,就看见大批的柔仆国民已然在国君的带领下跪倒在海边沙滩上,家中细软都已经收拾好了,每人都背了一个小包袱在身上。
甚至于还单独将为数不多的金银珠宝等财物摆在旁边,算是大军此行军费。也不用您动手抢了,值钱的都在这。
懂事的让人心疼。
武安民甚至都没忍心收这些军费,你们一年到头儿晒得黢黑就卖点鱼,能挣几个钱?自己揣好得了。
但是你们人都得跟我走一趟。
禹朝内部需要一场提振民心的献俘大礼,劳烦诸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