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章 死板?(2 / 2)

从今天开始,设备进入了实质安装阶段,说实话,确实很枯燥,尤其是跟着德国工程师干活儿,那必须是枯燥加枯燥。这些德国人上班的时候不说笑、不偷懒、也不赶进度,既没热情也没激情,和机器人一样,老是一个节奏。

最让人难受的就是他们死板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就连看上去最有可能不认真的阿克约尔也变得毫不留情了,每个螺丝都要由他按照型号、对照说明书一一分配,然后再盯着你用特制的扳手拧好。

为啥德国设备都贵,洪涛算是明白了,除了质量高、精密之外,他们简直就是强买强卖。每个包装箱里都有一套电动工具、一套手动工具、一套测量工具和一套劳保用具。只要是这套设备上能用到的,哪怕只用一次,也必须有一件专用的工具。

而且这套工具和这套设备都是有编号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编号的工具,决不能用在编号的设备上,哪怕这两套设备一模一样。

洪涛这种性格散漫的人很不习惯和德国工程师一起配合工作,但还得紧跟在屁股后面给他们当翻译。其实也而不是他翻译,马克思和阿克约尔一般都先和奥康娜交流,然后再由奥康娜小声告诉洪涛,这样就能让洪涛别去面对那些英语夹在着德语还特别专业的词汇,多少也算是回报洪涛的免费导游和热情招待。谁说欧洲人就不讲人情啊,他们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这尼玛就是蒙钱呢,光这几套工具手套什么的就得万八千块钱吧?还得是美元!”当翻译并不能占用洪涛嘴的太多资源,他还有闲工夫和林强嘀咕几句。

“没办法,以前就发生过进口设备用国产螺丝最终出故障的先例,还不止一次。这也不是专门针对我们,大的设备制造公司一般都这样,只不过德国人更认真一些罢了。想不想上手试试?这种扳手你恐怕还是第一次用吧?”

林强对洪涛把外国专家哄舒服的事儿并不记恨,他是项目组负责人,只要设备安装顺利完成,本身就是大功一件,谁也抹不掉的功劳。洋专家配合的越好对他就越有利,这点道理还是懂的,所以对洪涛的态度依旧和以前一样心怀感激。

“那我就试试!”说别的洪涛都没啥兴趣,尝试新工具还真让他心动了。

这种扳手很怪,有点像套筒扳手,但是在手柄中间有个小仪表。这个仪表干嘛用的呢?它就是一个计数器,把上面的数字调成五,扳手就会固定住螺丝转五圈,然后里面的咬齿便松开了,就算你继续转,也无法拧动螺丝,只是空转而已。

这个设计有什么用呢?放在中国基本就是没用,谁尼玛拧螺丝还计算好圈数拧啊,全凭手感,劲儿大点的人就拧六圈、劲儿小点的人拧四圈半,这有什么关系呢?再说了,就算想计算螺丝圈数也不可能实现,因为镙扣和螺丝没那么精细,多半圈少半圈谁在意呢。

但死板的德国人认为机器上的螺丝必须计算好各种参数,然后用最合适的力量固定好,松了不成,紧了也不成。说明书上会不厌其烦的注明了每根螺丝对应的圈数,还特意设计出来这种专用扳手,让你想多拧半圈都不成。当然了,如果没有马克思他们三个人盯着,项目组的人肯定会用普通扳手把这些螺丝拧好的,说不定也能用十几年不出故障。

怎么说呢,德国机械设备,尤其是精密仪器之所以享誉全世界,其中很大程度和他们的这种文化有关。按照马克思的解释,在德国有很多小工厂,他们几代人只做一种东西,比如说著名的德国刀具,其中有很多品牌都是规模不大的家庭工厂出产的。他们几辈子只做一种刀,不求能卖出去多少,只求每把卖出去的刀都不会被客人找回来退换货。

这个理论在中国就行不通,如果一把菜刀都能用几十年,菜刀厂还不倒闭?但德国人就这么一点一点的把他们的工厂做大,爷爷走一小步、父亲接着走,父亲往前拱了拱、儿子跟上,几十年上百年的专注于一种设备的制造,精益求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然后人家的工厂非但没倒闭,反倒成了世界第一,挣钱挣到手软。而我们的工厂跟着潮流不停的改变思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到头来一样拿手的产品都没有,不光没赚到钱反倒倒闭了。

这里面的原理洪涛还没来得及去想,不过他打算以后有机会必须去世界各地转转,看看别人到底是怎么活、怎么工作,然后才能回过头来评判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或者说两者都没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