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候,刘进一番东巡视察黄河沿线的效果便出来了。
正因为刘进对黄河堤坝的修建进行了东巡,各郡县都害怕刘进真的查出什么问题,因此皆大兴土木对堤坝进行重建、修缮。
不少地方若是如此大的雨水,在以往定然发生溃坝情况的发生。
然堤坝加固、修缮之后,竟然完全抵挡住了汹涌的河水冲击,没发生什么例外。
而众臣子此刻真的是开始佩服起来刘进的东巡视察黄河上下堤坝之事的先见之明。
刘进心中也暗自庆幸,幸亏那一日看到了关于黄河水变黄的奏疏,也幸亏在奏疏结束之后有了这一次的东巡视察。
若没有这次视察,这个六月大汉不可能平安度过,大概率要溃坝决口的。
到六月下旬,雨水方才渐渐消失。
已经十几天未曾得见的太阳又回到众人的眼中,众人纷纷觉得那依旧挂着水一般的太阳是那么样的美丽。
然受水灾影响,数个郡甚至颗粒无收。
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人今年的吃饭都成问题。
这等事情从来都是头等大事,因此谁也不敢怠慢。
刘进也下达了诏书安抚百姓,并提出了具体的赈灾措施。
首先是缴纳税赋问题。
刘进大笔一挥,将受灾的各郡县免了赋税。
其次便是受灾百姓的生计问题。
一来农田受此等大雨,一家人皆颗粒无收,颇令人心酸。
二来百姓无有生计,为求保命,什么事情做得出来。
对此,刘进特意下令,令各地粮仓放粮以供销售。
另外安排粮食向百姓发放贷款,令众人以便可以恢复生产。当然刘进自然也想到了以工代赈。
最后便是恢复生产之事。
低价粮种、低价工具、低价的贷款等各种政策工具尽皆开展以帮助农民及时补种其他粮食。
又专门开放了园林山川等,并对适合种植的皆令众人可以开荒。
其中开仓放粮,低价贷款鼓励补种、免除税款等工作皆是按照以前处置赈灾时候的常规政策。
然刘进所言的以工代赈,众人却是从来未曾见过,纷纷希望刘进说一说。
朝堂之上,听得有人询问,刘进自然便准备解释一番道:“所谓以工代赈,便是以劳动力换取口粮之事。
具体一些便是我大汉朝廷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钱财和粮食,以此取代直接赈灾。”
“此以工代赈好啊!”众人纷纷说着。
说来确实如此,通过以工代赈至少有三个好处。
其一,通过组织赈济对象参加工程建设,使赈济对象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达到赈济的目的。
其二,在政策实施地区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发挥作用。
其三,可在一定程序上将可以造反的主力人群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还可以激发百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摆脱“等、靠、要”等消极意识。
总之好处多多。
以工代赈定然要多出来很多工人。
这多出来的人谁都想要。
那大司农霍光上前起身对刘进道:“陛下,自陛下提出通过炼焦提温之后,铁匠工坊需要不少人手。
希望陛下将以工代赈的人数给大司农府划上一些。”
然将作大匠却也站出来了说道:“陛下,近些时日,帝陵的修建因水患耽误了工期,臣亦想申请一笔人手。”
又如太仆借口养马人不足等不一而足了。
总之大家都希望赈灾的工人能多分一些。
然而可能吗?
自然是不可能的,这些人,刘进有自己的想法!
看着众人吵的不可开交,刘进方才呵斥道:“肃静!”
众人一听方才闭嘴。
刘进训斥道:“怎么,汝等若无如此多工人,事情便不可如期完成了?
如此多工人朕有大用处。”
众人一听这话,发现众部门的人员皆有些好奇,刘继想干嘛。
刘进也不卖关子,开口说道:“诸位,朕欲往修缮秦朝留下来的铁路!”
所谓的铁路,便是如今天一般的“铁路”。
此前曾说过此。
刘进说完,众人如同炸开锅一般纷纷讨论起来。
刘进并未立刻说话,而是等着众人说完。
刘进方才说道:“怎么,诸位可有何意见?”
一个人站起来对刘进拱手拜道:“铁路已经年久失修,且占据良田甚多。
臣以为铁路不宜修建。”
刘进摆摆手道:“此非理由。正因为铁路年久失修方才需要大修。占良田?朕以为是开垦良田占据铁路的颇多吧。”
“好了,不多说了。朕意已决,若无其他意见当昭告今日之诏书吧。”
“唯。”众人纷纷向刘进拜道。
此前,曾经介绍过。
华夏在秦朝时候便有了铁路。
秦始皇的“铁路”是用木材铺设的。做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枕木却较为软。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
经过严密的设计,秦始皇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
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由木材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到了车站,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
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
这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能日行六百里。
然,后来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给铁路网造成了极大破坏,汉朝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也逐渐被荒废了。
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铁路,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没能流传下来。
自从刘进知晓有铁路之后,刘进一直便惦记着这个事情。
如今正好各地有水患,他觉得是时候重新修整秦朝铁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