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视察钢铁工坊
众人的压力一下子上来了,忽然觉得有此账簿,恐怕想不干事,有账簿在记录着,恐怕也就是有心无胆了。
刘进看众人仅仅是在讨论,却没有一个人胆敢出头说此考成法不行的。
当即刘进眯着眼睛,含笑说道:“既然诸位都无意见,尚书令。”
张安世听此,拱手拜道:“臣在。”
刘进命令道:“你领尚书台众尚书郎起草具体的章程,待成文后和丞相、御史大夫商议一番,呈报至朕处。”
“唯。”张安世应道。
刘进又问道:“诸位可还有何事?”
众臣子相互看了看,纷纷摇了摇头。
刘进道:“既然无事,便退朝吧。”
“唯。”众人应道。
回到宣室殿,尚书台的人将一摞奏疏送过来。
刘进深吸一口气开始批阅起来。
众多奏疏皆是寻常之事,刘进看完后随手批阅一番。
然也有不少重要的,如某地灾情等,刘进着重圈阅令有司前去处理。
这一批阅,待全部批阅完毕,便又到了晚上。
刘进打了个哈欠,便吩咐一声,前去休息了。
但是在床榻之上,刘进便开始思索谋划起近期的事情了。
五年远景,刘进定下了三个最大的目标,分别是增长人口、防御匈奴以及发展生产力。
增长人口非是一日之功可行的,其需要系统的许多部门的协同。
首先便是定下律法,改变溺婴的现象,此需要廷尉部门支持。
其次便是鼓励生育,需要钱财、物资、田产乃至精神的奖励,此定然需要大司农进行统筹。
除此之外,孕妇的照料、儿童成长的呵护也需要相关的部门开展相应工作。
因此,事情比较细碎,且一时半会也看不到多少效果。
至于防御匈奴,经刘进父亲时期与匈奴大战一场,虽然匈奴与大汉互有胜负,但却成功的消耗的匈奴的青壮,且匈奴大单于此时已经在弥留之际了,为争夺匈奴大单于之位,匈奴内部也相互厮杀,目前自然是无暇顾及大汉这边。
然,边防长城该修葺的还是要修葺,边防的将士该轮换的还是要轮换,马虎不得。
至于最后的技术进步。
刘进觉得到时候了,得先将钢铁给制造出来。
想到这,刘进便定下了明日的去处,便是前往铁官管辖的工坊去查看一番。
这么想着,刘进便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第二日起来,在旁人伺候之下,刘进洗漱完毕,一边洗漱一边道:“你且安排一下,朕今日决定前往附近铁官工坊查看一番。”
“唯。”侍从应了一声。
待吃过早饭,刘进侍从躬身对刘进道:“陛下,马车已经准备好了,何时前往铁匠工坊?”
刘进微微颔首道:“现在便去吧。”
“唯。”侍从应一声,转身道,“陛下且随我来。”
刘进点了点头,跟在此侍从身后,上了马车。
众期门卫随行保护。
很快,刘进就来到距离长安城不远的一个工坊了。
在临进入工坊之前,刘进开口对身边人道:“今日来此工坊,你且前去吩咐,仅工坊管事人员迎接朕便可。
工匠该如何如何!”
侍从面带难色道:“如此,如此恐损陛下威严。”
刘进听此,呵斥道:“朕的威严是迎出来吗?朕吩咐伱了你照做便是!”
侍从听刘进这话,方才道一声:“唯。”
刘进此前听过钢厂如果一直生产着还好,若是设备突然停工,其设备恐怕既要废了。
真假刘进不知道,但是刘进就担心就因为为了迎接他一人导致整个铁匠工坊的炉子毁了那损失就太大了。
等刘进到工坊时候,果然只有管理的官员前来迎接,没有影响到众工匠,刘进方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工坊,刘进尚未进去,便感觉到特别的热了。
看着工坊里面,一个个高炉冒着烟。
工坊官员看刘进下了马车,赶紧伏地拜道:“铁官张刚率工坊众官员拜见陛下。”
刘进微微颔首道:“起来吧,且带朕前去看看你的工坊吧。”
“唯。”此工坊官员应道,“陛下请往这边走。”
说着工坊官员前面引路。
往里面走着,工坊官员指着远处的高炉对刘进道:“陛下且看,此为我工坊练炉,高不足九尺,若是再高,风上不去了。”
刘进微微点着头,继续听着工坊官员的介绍。
工坊负责官员继续说道:“陛下,此为橐龠。用此来为高炉鼓风。”
刘进看着橐龠,其模样两端细、中间鼓起。皮囊上有一个拉杆,手握拉杆可以将皮囊前后推拉使之压缩和鼓起。
工坊官员一边说着一边给刘进演示了一番,刘进看着皮囊在鼓起与压缩的过程中将风吹到冶铁炉中的。
然刘进却皱起眉来,如此鼓风恐怕供应得氧气定然是不足的。
他刘进是农村人,尤记得小时候还是用柴火烧锅做饭,其所用的鼓风设备乃是风箱,乃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箱子,其鼓风就是对风箱的把手来回的推拉,刘进觉得那效率定然要比这皮子做的橐龠有效率点。
想到这,刘进开口道:“朕以为此橐龠鼓风效率稍有不足,朕有个一想法,待回去之后,且尝试一番,若是可行,便可令鼓风效率高上不少。”
工匠一听有些惊喜,刘进善造神奇器物的名声早已经在外广为流传了。
但是他们没想到刘进竟然视察他们工坊不说,竟然还准备着手给他们工坊也准备制造一个神奇的器物。
不少工匠都开始期待起来。
纷纷喊着:“谢陛下。”
然而,刘进却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制造风箱了,他心中已经构思取代人力进行鼓风了。
因为他觉得仅仅鼓风这一项,便需要的人太多了,他估算了一下,这个约四十多平的高炉,四个橐龠,一个需要三个人,便是需要十二个人。
且高炉冶铁过程之中,昼夜不得断人。
三班倒的话,那得三十六个人。
这劳动效率实在是有点太低了。
刘进对身边侍从说道:“你且记下,回宫之后朕要安排改进橐龠之事。”
“唯。”一个跟着前来的尚书郎应道。
工坊官员继续领着刘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