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崇明帝瞪了贾蕴一眼,旋即说道:“内务府的银子拿去填补军饷缺口了,再加上各应开销,现在也没什么银子。”
贾蕴闻言沉默不语,不说崇明帝勤政,便是通过崇明帝动用内务府的银子填补军饷的缺口,这一点便足以证明崇明帝是一个好皇帝。
古往今来,多少皇帝能动用体己银子填补国库,没从国库拿银子填补自个的银子就算不错了。
虽说内务府银钱肯定还不少,不过崇明帝已然贴补了军饷,若是再拿去填水患的空缺,那银子用完了,皇家用什么银子。
皇家的体面丢了,影响更大。
贾蕴沉吟片刻,朗声道:“陛下乃是千古明君,处置之道甚是高明,臣力所不能及也。”
崇明帝挑了挑眉,敢情他问了个寂寞,临到头来,还受了个马屁……
不过贾蕴确实不善政事,能说出这番话来实属不错。
只是不善政事的贾蕴,如何想出“摊税”的策略,这一点,崇明帝也不甚理解,他也派人调查过,贾蕴身后并无隐士。
或许贾蕴深知百姓之苦,偶然间想出这等策略,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崇明帝对贾蕴的马屁不以为意,吩咐道:“跟着忠顺王办好你的差事,百万灾民嗷嗷待哺,迟一天,百姓便受一天的苦。”
见崇明帝心忧,贾蕴上前道:“陛下切莫忧心,以臣看来,奏报所言难免有夸夸其谈之嫌,各地督抚将灾情无限夸大,所报灾情的府县人数与实际情况或许大不相同。”
崇明帝放下奏报,随口道:“朕已派监察御史监督赈灾,工部尚书修筑河堤,你与忠顺王只管筹款,其他的不需你多管闲事。”
贾蕴闻言自觉管的太多,恭声道:“臣遵命。”
思忖片刻,贾蕴开口道:“陛下,恕臣直言,筹款一事怕是不好办,臣想请陛下授予江南一地守备之权。”
筹款数额庞大,从那些士绅手中掏银子,绝非易事,这时候,手上有兵,事情就好办的多,虽不能做得太过,与人口实,但震慑力是实实在在的。
崇明帝抬眼看了看贾蕴,心中考虑得失,所谓筹款,自当是“自愿”,若是强征,不免落得个暴戾的名声,失信于天下,于朝廷不益。
不过贾蕴自己提出,不外乎是包揽了此事,若出了问题,贾蕴便是替罪羊。
若是出了大差错,即便崇明帝器重贾蕴,为大局着想,他也不得不处置贾蕴,此时贾蕴冒头,这不是自个找不自在!!!……
贾蕴自然知晓,只不过有些事不得不做,以往身份低微,管不着,此时有了能力,自应对得起本心。
而且贾蕴也不会做出过于出格之事,以他对崇明帝的了解,克制行事,能保性命无忧,既如此,为何不做……
更何况,相较于受到责罚,帝心才是最为紧要的,贾蕴敢如此做,也是因为在位的是崇明帝,若是换个皇帝,那还真是得掂量掂量!!
沉吟片刻,崇明帝偏头对忠顺王说道:“朕会下旨,令钦差节制江南守备,八弟慎用之。”
为了更好的筹款,崇明帝觉得贾蕴说的在理,只不过,还是得由忠顺王做主,贾蕴年轻气盛,难免出了差错。
对于贾蕴这等忠心王事的臣子,他还是很中意的。
忠顺王应声道:“臣弟遵旨。”
随后崇明帝摆手对着贾蕴吩咐道:“去拱卫司挑选几名好手,一同护送忠顺王爷,酉时与忠顺王在西城门会合。”
“是……”贾蕴拱手应道,随即退出偏殿,着实安排出行事宜。
待贾蕴离去后,崇明帝开口对着忠顺王询问道:“觉得此子如何?”
忠顺王沉吟片刻,回道:“有些见识,更有些大胆。”
有见识是指贾蕴分析政事,这对于武将来说确实难能可贵,至于大胆,圣上面前,连内务府也敢提嘴,又暗指各省督抚贪污,还想着拿兵权震慑江南士绅,着实是口无禁忌,大胆的很。
崇明帝闻言轻笑一声,道:“朕倒觉得不错,敢说出这些话,说明心里也是装着百姓的,比起那些个尸位素餐的强上百倍。
况且武将出身,性子直些不是坏事,倒是有几分赤子之心。”
忠顺王点了点头,以贾蕴的身份,若是有文官一般心眼,确实难以放心。
不过从此处看,崇明帝心中对贾蕴的评价甚高,连赤子之心也说的出来,看来贾蕴深得他这位皇兄的倚重。
“皇兄说的是。”忠顺王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