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你身正,孤才能身正,安心的当值,比什么都好。”
“另外,什么明君圣人,那是皇爷爷,祸从口出,不要在给都察院抓到把柄了。”
王恕倏地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刚才自己失言了。
“臣……臣知罪,皇爷自然也是千古明君。”
朱元璋在一旁半阖着双目,不耐烦的道:“别拍咱马屁!下去吧。”
王恕脸一红,便拱手告退。
等王恕走后,朱元璋才端着一旁的茶水喝了一口。
“大孙,你很看重此人?”
朱怀笑道:“皇爷爷你知道吗?在冬十一月,让他去组织募捐,知道给朝廷募了多少钱?二十一万两白银!”
“他没有逼迫任何人,挨家挨户的跑雪地,给富贾士绅讲道理明是非。”
朱元璋听罢,咂摸咂摸嘴道:“唔,是个干吏,虽然还有些愣头青……”
不过话锋一转,朱元璋道:“年轻嘛!才入官场,多磨炼磨炼,把棱角磨完了就能用了,这需要时间。”
当年的解缙就是如此,棱角是被朱元璋一点点磨掉的。
朱怀谨记于心,道:“孙儿自然不会让他们顺风顺水,若不经过官场毒打,恐怕也不知道怎么做官。”
朝廷需要干吏,但更需要下面的官打心底对皇权对上司敬畏。
无论王恕和黄淮,都需要在官场多磨一磨,只有经历过政治斗争才好用,官场的规则一直是这样。
朱元璋点点头,笑着道:“你心里有底就行,你挑的这些人,咱看了,都是能干事的人,并不是一群儒家道德模范。”
朱怀哈哈大笑,老爷子调侃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你抓点时间,从翰林院挑几个人,过几年就要给重孙教学问了。”
朱怀:“……”
“爷爷,这才多大啊!懂个啥?”
朱元璋道:“教育要抓紧嘛,从小做起。”
朱怀无奈的道:“那孙儿有时间留意一下。”
“成了,你下午还有小朝会要开,咱去看重孙了。”老爷子装逼的把眼镜带上,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给他重孙子树立起自己和蔼的一面,乐呵呵的走了。
朱怀莞尔一笑,看到老爷子打心底心情愉悦,心里也挺开心。
“郑和。”
朱怀收敛笑容,叫来郑和,道:“去谨身殿,让各部堂衙门准备一下,下午定内阁人选。”
郑和赶紧道:“奴婢这就去通知。”
……
六部、都察院、五军都督府等各部堂长官都严阵以待。
各衙门现在都有些紧张。
不出意外,今日下午就会选定内阁的班子。
大明第一届内阁班子的组成,成为洪280武二十六年十二月的焦点。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
内阁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权柄究竟多大,会不会压过六部,成为洪武二十六年议论焦点。
才吃过中饭,众人都在焦急等待之时,通政司来人了。
各部堂衙门长官有序朝皇宫走去。
朱怀侧卧在胡床上,手里持着一本宋史,看到一半,眉宇微微蹙起。
他对郑和道:“去翰林院问问,修撰宋史的是谁,回来告诉孤。”
郑和点头应道:“奴婢遵旨。”
等郑和离去没多时,各部堂高官已经抵达谨身殿。
朱怀将史书放在一旁,宣见各部堂长官入内。
“都看座吧,今天议题时间可能有些长。”
众人落座后,朱怀才道:“关于内阁,时下已经过了大半年光景,也该选出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了。”
“选出内阁首辅、次辅之前,孤先说说内阁的作用罢。”
“礼部,你说。”
李原起身,出列道:
“自洪武十三年废胡惟庸后,皇上直掌六部百司之政务,然国君操劳甚久,诸事皆因疲惫有疏漏,不可不察,故听从吏部尚书詹徽意,雏设内阁辅政。”
“洪武十五年,仿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之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此为辅政治权。”
“今皇太孙设内阁,实乃大明开天辟地之盛况,乃开盛世之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