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行论
吾自幼习书法,至今时七年。后虽走上歪路,幸及时察之,于岁年者重拾。为至此,尝练之于各处,作业,字帖皆可见其影。时而久之,遂成惯事。然吾常无心书于作业之上,有损时间之意。故尝被师长训。前日遇一师,不仅批我,更看不起吾字所练!心不平,有感于师者行道。遂作此,命曰《师行论》。
自古师者,授识他人也。因师在,文化兴而薪火相传。假无师,怕天下无学识之传矣,无论文化!然则天下之师衹身位上门乎?
师者,功为二,一曰育人,二曰传识。育人为先,而传识为后者也。
育人者,育其德行,炼其心志,塑其人生也。识或无为伴平生,凡人者,识皆顺长河而逝。然德者,内化于心,刻之于骨中,外显于行。德,或异前者,德可伴永生,甚传闻于世。浅显可知,育人固重于传识。
育人因其德,传识以其业,故曰“进德修业”。以是师者乃大德渊识人也。
外此,择师亦无异否?不然,择师以其德识过己。能者为师,凡其一胜己,皆可称师。可人世苍茫,何处觅,德识洋采之师?人道是,三人出我师。三人内出师,以其德识仅已?嗟乎!育人之途乎!
师者乃胜己者,而或则以其凌于门下之上。常轻门下不及其者,或辱门下之所爱。
此者哪堪称师?循其本不过以此高人一等耳。未久,则门下无生也,皆厌之。故上之所言者,有识而无德也,不足称师矣!其门下固有德行高于其之人,何不足称其师以育其道行耶!
故师者非处上门而高门下者也,育人先于传识。然育人之先为何物?噫!何物岂堪先于师之德兴耶!良师者,善察门下言色,伴门下于其愁,尊门下于其爱,亦或厉于门下之错。师者应知何处胜门下,亦应知何处门下胜己。及此,可常与门下交。
吾尝书法练字于作业之旁,非有心之举,但思索无心所随耳。书于作业而有乱卷面,亦浪费时间,尝批判于师。此行固有错,然吾有一师竟轻视吾之字耶!此人之字甚不及我三分,何为如此轻我七年字?以其为师耳?噫!世间何事胜此之可笑乎!吾不尝闻一人为师便可辱其门下之所爱矣。正以其为吾师,吾敬其如父;而其轻我所爱,何其配尊乎!
良师者,久而成益友,煮新茶,赏旧燕。互论天下事,不犯各自心。既为师,须知门下更有他处胜己也。勿妒他人力。故曰“为师不以地位之上,育人不以博识之渊”。
有识而无德,亦如暗鼠过街;有大德,纵无识,亦可为师,众人所崇。为师以前,是大德。为师者,无有妒人之小心,唯有虚谦之胸襟。
故亦曰“世间为师者,皆有‘忧人之忧,爱人所爱’之情,亦或有‘宁天下负己,毋我负天下’之宽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