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贪数明朝知重九(三)(2 / 2)

大宋世祖 破贼校尉 4705 字 2023-05-25

“唉,算了,不说了。三郎,听说你在这边过得挺好的?”

听了叔叔的问话,张广顺心里有无数句吐槽要蓬勃而出。

说好的西夏显道堂在大宋金牌卧底,全西夏上下没有几个人知道底细,那我叔叔是怎么知道我在大宋的?还知道我在这边过得挺好的?

“二叔,俺的消息,你是怎么得知的?”张广顺小心地问道。

“是郡主告知我的。”张元庆不在意地答道,“我临出发前,郡主把我悄悄叫到一边,告知了三郎你的消息,还叫我到了开封城后,找李辅仁帮忙,悄悄跟你见一面。郡主说,你太不容易了,蛰伏在宋国境内十年,为西夏立下汗马功劳。也该让你知道家中亲属的消息,以慰寂寥。”

说到这里,张元庆还赞叹了一句,“郡主真是仁义啊!”

张广顺已经无力吐槽了。

他知道李青鸾确实是为他着想,也想借着亲情对自己笼络一番。可这样做,很容易让自己暴露的。

幸好自己早就归顺大宋,还成为军情侦查局的一位谍报人员。要不然,在枢密检详局、保卫局无孔不入的布控下,自己早就凉凉了。

差距啊。虽然李青鸾在情报工作方面确实天赋异禀,但跟大宋的情报系统一比,就相形见绌了。

张广顺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纠缠太多,反问起来。

“二叔,现在家里的情况,怎么样?”

张元庆长叹一口气,充满了悲凉。

“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人心浮动,各思退路啊。”

“怎么会这样?去年秋收不是大丰收,已经缓过气了吗?”张广顺诧异地问道。

“唉,确实是大丰收,存粮满仓。可是那满仓的麦谷还没握热,一群辽国商人从北边而来,高价收购粮食。恰恰那时,宋国放开边境,美酒、茶叶、丝绸、瓷器,贵族们馋了许久的物品潮水一般涌了进来。”

“权贵们按捺不住,大肆出售粮食,获得钱财,好去购买那些奢侈品。等到陛下发现不对,权贵们已经把仓里的军粮都卖出部分。可是再三严令之下,仍有权贵们向辽国商人悄悄出售粮食、牛羊甚至良马。”

“尤其是党项各部酋长,最是猖狂。甚至把往年掳来的宋民奴隶以及部落的其他奴隶,转卖给辽国商人。国主和郡主派人潜入辽境,这才发现,辽国商人把粮食、牛羊、马匹和人口运回东胜州,当场高价转卖给等在那里的宋国商人。然后顺流而下,直接运回宋国河东。”

说到这里,张元庆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连败数场,尤其是丢失了凉州,国内哀鸿遍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凉州,夏国最大的财税来源地,已丢;河南之地,夏国最大的粮食产地,完全暴露在宋国的兵峰之下。”

“仿佛被人砍掉了右臂,还被人用利刃抵住了胸口军民士气渐丧,人心渐散,大家都在各自盘算着退路。或北奔辽国,投附翼下;或降了宋国,一了百了。各种心思的人都有,尤其是那些党项各部酋长”

张元庆往后一靠,意味深长地说道:“三郎,你在宋国,还是件好事。听郡主说,你的身份只有李辅仁和她知道。万一国内有变,你寻个机会,把李辅仁”

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后,张元庆继续说道,“你的身份不就无人知晓了吗?到时候,叔叔一家,还要来投奔你,你可不要嫌弃啊。”

张广顺低头想了想,忍不住叹息道:“想不过国内,居然衰败到了这个地步。叔叔放心,真到了那么一天,你们只管过来就是。有侄儿一口吃的,绝饿不着你们。

张元庆脸上闪过复杂的神情,正要说几句感激的话,突然听到楼下隐隐传来报童的声音。

“《东华朝报》头版消息,昨天下午十七时,京畿判事院裁定,来之邵、马时均、林大维、权宗元、王遇、赵孝骞等十一人,证据确凿,谋逆罪名成立,判处死刑。李清臣等二十五人,判处劳役二十年或流放岭南,终身不得赦返裁定书即日上报大理寺核审。”

“《东京时报》最新消息,接到裁定书的王遇、赵孝骞等人人,昨夜在狱中以腰带悬挂自尽。法部法政司今日紧急通知,所有牢狱、拘押所的犯人,一律清查,不得随身携带有可能自杀的布带等物件”

听到这两个消息,张元庆和张广顺都被吸引过去了。

“王遇、李清臣、赵孝骞宋国官家,还真敢下手啊!”张元庆喃喃地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