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看了看王途,问一边的石延年:“军中正是用人之际,殿直既然是在岭南立过军功的,军中自然是有一个位置。不过,入军之前,还是在先找个职事过渡一下,了解一番秦州这里的情势。曼卿,你觉得哪里合适?”
石延年道:“现在军中正在整训蕃兵,进去确实有些不合适。要不,先进纳质院里?刘直院最近不是要找人到那里,教那些质子技击之术吗?”
“也好,便先到纳质院里!”徐平听了石延年的话不由笑起来,“不是要人去教技击之术,那些质子学这些做什么?而是去教他们一些强身健体之术。先前训练那些质子,都是跟军中一样,刘涣提出这样不妥。质子总是蕃羌,谁又能担保他们将来一定心向朝廷?这话有些道理,便就让他们从此改了。王途既然自幼学击剑,教这些倒是合适。”
本来徐平定的是纳质院里的质子从此跟他们部族没有关系了,出来做事也是由帅府和秦州安排吏职,跟军中一样训练也没有什么。谁知道现在却有几个部族要把质子迎回族里去,而且大多是做首领,这就有些不妥了。蕃羌部族人数不少,战斗力不行当然最大的原因是他们不团结,但没有编伍战阵,不知纪律也是原因之一。在纳质院里千好万好,回到族里谁知道他们会怎么想?如果按照教的方法训练本族的壮丁,不说反叛朝廷,就是跟其他部族冲突也占了便宜,只怕会别生事端。因此刘涣提出不能再按军中训练了,徐平又想靠着训练加强他们的纪律性,便想了个强身健体的办法出来。
王途叉手谢过,秦州的情况他不熟,不管到哪里先干着再说。
徐平道:“你到纳质院,只是先熟识一下秦州的地理人情,等到时机来了,还是要调到军中去。军中也缺人,不过最近整顿蕃军,不好冒然加人进去。”
蕃军实际上就是乡兵,不过他们都是从蕃部抽调来的,用的是蕃兵的番号。按照徐平的规划,以宣威军和归明神武军为核心,所有机动力量都要整合起来,蕃军也不例外。最近几个月禁军自己整训的同时,也开始从蕃军抽调人出来,补入两个机动兵团。
整训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禁军从厢军中选人的办法,进行拣选。选中的人给予正式禁军的待遇,发给钱粮,马匹刀杖器甲由军方出钱收买,不再让他们自备。相应的,这些拣中的蕃兵不再是不脱产的军人,而是直接打散编入禁军之中,扩充禁军的兵力。
以前秦州骑兵的主力就是来自蕃落,大约有七千多骑,分为十七指挥。这些骑兵是首先要纳入禁军序列的,给的待遇也分外优厚。以前这么重要的力量之所以放在蕃兵中,是因为朝廷不想花钱,蕃兵自备马匹器甲,也没有俸禄。现在粮食等物资算不上充足,钱是绝对不缺的,就没有必要了。有三局铺子的物资支撑,纸币的购买力并不低于铜钱,徐平给得起养兵的钱。蕃羌重财货,给钱一切都好,他们也不排斥这样。
至于其他蕃兵,则按照兵样,身高、体重、力量等进行挑选。实际上就是这个年代简单的体检,古今一脉相承,禁军早有成法,照着做就可以了。
拣剩下的蕃兵,因为他们来的熟户地区已经并帐为村,也不再保留蕃兵的番号,直接改为乡兵,由秦州地方州县掌握。有贼寇来则依靠寨堡防御,平时则正常务农,农闲的时候训练教阅,实际上就是这个年代的民兵,是宋朝内地正常的制度。
作战以野战机动的禁军部队为主,地方厢军配合,乡兵作为补充。整训完成后,禁军缺员则从厢军中拣选,厢军缺员则从乡兵中补入,乡兵缺则从民间壮丁中补。如果遇到战事,则禁军作战,厢军保障后勤安全或应付一些不重要的战斗任务,乡兵保家园。
这是本来禁军、厢军和乡兵划分的原意,只是后来禁军和厢军战力严重退化,使得乡兵的战力突显出来了,从而使改募兵为征兵的思潮兴起。军队的职业化、专业化是正常的发展规律,征兵制并不能挽救军队的危机,还是要对症下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