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公吏都是衙门里摸爬滚打出来,哪个不是人精?听说这两位直接管理自己,急忙都上前行礼,话语间不忘了套点近乎。
高成端脸色严肃,沉声道:“诸位,不是说三司把你们调到京城来,日后就一定能进入三司做事。郡侯有吩咐,最开始的日子你们都要学新习条例,在既定的时间内,把条例学得精通的三司才会留下。不然的话,还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听了这话,几个外州公吏不但不担心,反而心里都出了一口气。回到自己州衙那简直是龙入大海,说不定比在三司做事还舒服呢。既然是这个章程,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开开心心在京城里过些日子就好,反正吃住都是三司付钱,行与不行都不需要在意。
看了众人的表情,高成端已经猜到了他们的想法,心里不由有些担心。事前他曾经向徐平提过这一点,如果不能够给这些人足够的压力,又有多少人会安心学条例呢?等到了最后,一批批的人来了,又一批批地回去了,编修所怎么交待?
公吏,尤其是京城里面很多衙门的公吏也是要考核的,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来当。考核公吏一般也是由学士院负责,再加上几个指定的官员,淘汰率并不低。
当然公吏与官员要求不同,考核的内容也不同。简单说,公吏是具体做事的,考的是各种法律规条,衙门常例,而且主要是默写复述,与官员的考核重点不同。
徐平的想法与高成端不同,这些人来了又回去又怎么样呢?总是从编修条例所这里学到了一些知识,这些知识终究会起作用。这么多人,总有要求上进的,只要三司给的条件足够优厚,给他们上升的渠道,就会有人用心走这条路。
这种主动学习的人,比被逼无奈勉强留下的人可靠得多。强扭的瓜不甜,徐平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也有足够的人力财力来做这件事情,何苦勉强?以如今的地位,徐平不需要急切地想着完成什么任务,他更在意的是把事情办好,尽量不留下隐患。
有了退回去的人做种子,将来有一天,三司的制度和方法能够推行到州县去,也比一切从头开始好得多。淘汰掉的人才也是人才,废物也有废物的用处,不能浪费。
陈正平看看周围人的表情,当然知道他们的想法,也知道机会到了自己面前。
上前一步,陈正平向高成端拱手:“上官,请问我们怎么学习新条例?什么时候开始呢?要学多少时间?”
“这些事情以后再说,你们一路上来辛苦了,先带你们去看住的地方。”
听高成端说到自己最关的事情,一众官吏纷纷道谢。辞别了石全彬,随在高成端和几个随行的兵士后面,出了衙门。
石全彬看着众人身影,不由自主地摇头。这次事情太仓促了些,招来的人没有进行什么甄别,泥沙俱下,不知将来会是个什么结果。而新的条例也没有编修完成,更加没有人熟悉,教的人也要从头学起。
若不是跟徐平接触多年,知道他是个老成稳重的人,石全彬对这件事情不会有半点信心。小吏们奸滑,这话可不是仅仅说说的。想让他们诚心实意地做什么事情,可是一点都不容易。你觉得自己手段高明,能让人心服口服,在他们眼里说不定就是个笑话。
摇了摇头,石全彬心事重重地回到了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