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少饿死些人是什么意思?”
李淼尴尬笑了笑:
“兄弟,我和你一样,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哪儿知道是什么意思。”
话是这么说,李淼的眼色却黯淡了下去。
原因很简单,他小时候就饿过。
曾经得他,身为准留守儿童,6岁时一次被骗了一个礼拜的饭钱,光喝水,熬了三天。第三天晚上再也忍不住偷了邻居家的剩饭,这才活了下来。
从此他对食物就有了一点特别的感情,这也许也是他长大成人后,偏爱做面食的原因。因为面食方便携带,好储存,也比较抵饱。
至于真正要饿死的感觉,他虽然有幸没经历过,但绝对可以想像到那么一点点。
既然被赤松委了事,李淼也只得把这个少饿死人的担子,担在肩上。
他虽然只是从九品校检,也总算是了在品的朝庭命官,手底下还是有一两位佐官的。当然,即是从九品的手下,都是未入流。
李淼的手下,一为教司;一为仓管。明面上,两人一个管文事,一个管后勤,但因为甘泉镇不过大几千人。两位佐官的节制范围常常重合,所以在处理事之前,李淼将两人都召了来。
教司姓刘,仓管姓杨,一瘦一胖,倒也相得益彰。
“两位,这一次海东来的难民都有多少?”
杨仓管到底管后勤,事头精熟些,回道:
“禀大人,目前,一共5多人。“
“目前?这么说,以后还不止喽。“
“禀大人,大人说的对,这往后怕还不止。不过,这不止也得看形势。”
“什么形势?讲讲。”
“禀大人,饥民都是属耗子的,哪地方的粮食多,就往哪儿拥。眼前,我们和隔壁的房山镇都未开仓放粮,这来的人,还少些。要是开了仓,那就不好说了。”
“你的意思,我听出来了。敢情,谁要是开仓放粮,这伙人就往哪儿跑?”
“大人英明!”
“刘教司,你也出出主意,眼下,咱怎么办才好。”
“回大人,甘泉是穷镇,今年海东受水灾,甘泉却少雨水,秋熟比以往少了一成。原本整个镇子就得节俭才能过冬,这些饥民来了,根本无多余的粮食可放。”
“哪怎么办?”
“要么放粮,连同本镇原有的8912人一同挨饿,喝粥渡日;要么筹银买粮。只是,长日子喝粥,大人还好,老人和孩子就易患病。
照往年例,一个冬天过去,怕要多死1来口;至于筹银买粮,眼下海东受灾,粮食奇缺,各县各郡都在囤积居奇,粮价已比以往长了1倍。再往后,还得涨!”
“这帮龟孙,有粮食不救人,还想着发国难财,真他么不是人。唉,我说,为什么这些饥民不往有粮的地界跑,反而来我们甘泉这穷镇?”
“禀大人,有粮的郡县都派了官兵驱赶,咱们甘泉,地方大,兵少,想赶也赶不过来。所以这伙人还能守在镇东边的几个荒丘上吃草挨命,不过,大人,要出兵可得快!
这5人,可比蝗虫厉害多了。一天就能啃一座山丘,眼下又是隆冬,这要是连草皮、草籽都给他们嚼光了。来年放牧,牛羊的出产可就要亏了。我粗算了算,怎么也得近千两银子的亏空,这可起码能养活两三百口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