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说李皓不信曲冷君,而是李皓知道这攀比之心一旦开启,就很难被平复。
如今局面大好,不能因为这边出了差错,而毁了整盘布置,而且把曲家盯紧些,本身也是对曲家的保护。
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在明面上,这件事也已经过去了,李皓后续便继续奋斗在增加财政收入上。
而在这段时间,霍不疑的河南尹也是干的顺风顺水,毕竟他是不怕得罪人,只有别人怕得罪他。
因此他便在河南尹辖下各县立起了五色棒,开始了整治风气之用,尤其是在雒阳城,就更是霍不疑整治的重点。
短短两个月,这家伙打了不下数百人,基本把都城爱闹事的纨绔子弟们教训了遍,一时间雒阳城治安大好,让文帝抓住机会一阵勐夸。
要不是霍不疑自己推辞,只怕文帝又得赏些什么的。
而由此,李皓作为对比对象,就不可避免得被文帝得给教训了一顿。
但李皓也没办法,自己
手里本来就实权有限,在短时间根本不足以做出什么惠及天下的显眼成绩。
不过李皓也不气馁,因为李皓自信只要再等一等,等到明年基本上这成绩就能显露出来。
只是令李皓没想到的是,正当李皓这边成效显露,可以向文帝报功,并挣取更多职权进行改制的时候,宣皇后突然倒下了。
并且据太医所说,已经是到了回天乏术的阶段,拖不了多久了。
悲痛之下,文帝和太子自然也没心思来和李皓研究,要改什么制度,李皓也没不识相得往上凑。
不过该说不说的,宣皇后这个时候才倒下,已经很不错了,要按照原剧情的话,早几年她就故去了。
看来这些年,太子是真让她少操了不少的心,也算是件好事。
在一个月后,宣皇后于长秋宫崩逝,文帝下令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随后之事便是按照礼制,有相应人员筹备丧礼仪式,李皓自然不属于筹备人员,只需要负责出钱便是。
等丧礼完成,就已经是三月之后了,朝廷也逐渐恢复了正常运转,但文帝的精神却也是明显比之前差了许多,因此交到太子手上处理的事务也越加繁重。
只是朝中官员的注意力却并没有放在这上面,而是在等着文帝的反应,想看下他会不会将越妃升到后位上。
毕竟文帝对于越妃的感情如何,朝中大臣哪有不知道得,众人心中他是很有可能做出这事得。
可如果越妃真成皇后了,那就意味着三皇子就从庶子变成了嫡子,虽然太子嫡长子的身份不会变化,但总归会是一个变量。
包括李皓在内的朝臣们自然不想再生事端,可也不好找文帝开口。
不过还好,最终文帝可能也是想到了这点,所以选择了让皇后之位空悬,只是让越妃代为执掌后宫之事。
当然,文帝可能也是自觉对不起越妃,因此特意下诏免了小越侯责罚,允许他返回景枡郡老家。
此事尘埃落定,朝中大臣们的心思也就安稳了,这做事自然也就更加顺畅。
李皓也如愿从文帝那要到旨意,把盐铁之权重新从州郡收回到中枢来统一管理,自此之后,朝廷税赋年年增长,一时间国力大增,也让文帝和太子对李皓越发重视。
当然,这个重视自然是越不过霍不疑得,这家伙经过河南尹一任之后,便算是重新回到了中枢,被任命为九卿之一得光禄勋,总领宫内事务。
可怜袁慎还在外面飘着,没有被召回都城。
不过李皓盘算着应该也快了,因为自宣皇后崩逝后,文帝这边身体也逐渐出现了问题。
虽然没有明说,但看这气色大概率也就是这一两年得事情了,到时太子登基,便能想办法将袁慎给召回来,毕竟太子对于霍不疑虽然也是信重得很,却远还没有到文帝那般地步。
和李皓预计得时间差不多,文帝在过了今年正旦之后不久,便倒在了床上一病不起,最终在坚持了十数日后彻底闭上了眼睛。
之后一场庄重的丧礼之后,太子作为储君顺理成章的登上了帝位,此年改元永平。
新帝即位自然是要做出一番成绩的,可没想到,还没等到大展身手,宫中就又传来了越妃薨了的消息。
说来越妃和文帝也确实情深意重,越妃身体素来康健,可自从文帝驾崩之后,便直接病倒了,一直未好。
越妃虽从未登上过皇后之位,但文帝在世时便曾下令两宫同位,而且又让越妃统领后宫。
因此最终由皇帝决定,以皇后之礼下葬越妃,陪葬于文帝陵寝。
对此,朝臣们没什么意见,倒是五公主突然跳了出来,找皇帝闹腾
。
毕竟在她眼里,那些能压得住她的人都没了,剩下皇帝也是个好欺负的,自然就想跳出来刷个存在感,得些好处。
但现在皇帝性子可不会再如之前那么软弱,好言好语劝说无用之后,就直接把霍不疑找了来,给五公主强送回公主府去了。
再之后,在李皓的斡旋之下,袁慎被从外召回都城,担任廷尉之职。
对此霍不疑自然是不满意的,认为如此做袁家得势力太大,与国无益。
只是在和皇帝争辩之后,并没有让皇帝改变主意,反而是让皇帝给他自己升了官,给了他车骑将军之职,食邑万石。
这就让霍不疑很是苦恼,自此也就养成了霍不疑喜欢和李皓打对台戏的习惯。
当然,一些重要的事情,霍不疑不会刻意捣乱,但平常可就说不定了,旨在让皇帝和李皓不要太过亲密。
但显然成果不大,皇帝对于李皓的信任依旧,也让袁慎实现了世代三公的理想。
至少李皓担任过了一任司空、袁慎后面也担任了一任司徒,勉强算是达成了吧。
在之后的事情李皓就不知道了,因为李皓一次长睡之后,再一睁眼,好像回到了现实世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