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种茶(1 / 2)

第八百三十三章种茶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到了南宋,春恨意识上升成为南渡词饶普遍情感,于春季飞回北方的鸿雁便时时印入词饶眼帘心底,勾起他们强烈的故国之思。于是有了刘辰翁‘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有了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如果到这里还是忧国之愤的话,再往后,鸿雁寄托的就是亡国之悲了,诸如遗民词人徐一初的‘追往事,满目山河晋土。征鸿又过边羽。’”

“最有特点的就是爱国词人剡,厓山兵败后,他投海未死,只身流落金陵,写下《唐多令》一词:‘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当然鸿雁也不是全都寓意悲苦,几千年来,也偶有诗词用鸿雁借喻潇洒自由的人生境界。如嵇康的‘嗈嗈鸣雁,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如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讲到这里,一个‘鸿’字,才被我们了一部分,这次课受时间所限,我们只是主要从诗词意向演变来阐述了它,其余还有诸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还赢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还赢羽翼已成,不可复制’等诸多典故诸多内涵在其郑”

“从这一个字的文化意象的演进和转变,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我中华文明几千来的传承和延续,是我们中华文明特有的骄傲和美丽。它从未断绝,就如同长江和黄河,哺育了我们华夏儿女,一直从远古,流淌到今。”

“我们要做的,是读懂它的美好,理解它的内涵,继往开来,将它继续传承下去。”

“我的父亲从就教育我,国学,它就如一张大网,不管从哪一个点,都可以牵枝索蔓,延伸出一大片。”

“因此它的学习方法,和西方理工学不同,需要我们博闻强记,涉猎多方。”

“学到我这个年纪,才能知道它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因此我也在此和大家一起共勉,让我们永远做一个谦卑的学生。谢谢大家。”

台下诸人听得如痴如醉,直到老伯鞠躬谢过,才如梦方醒般全体起立,鼓起雷鸣般的掌声。

老伯现在是大名士,不过他不再外出讲学,也不再发表着作,就在祠堂授课。

李君阁也从来没见他带过什么讲义,都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他也不管人多人少,反正到时间就开讲,到点就下课。所讲的内容,和之前四爷爷讲的那些,一并都放在李家沟网站,爱听的都可以去下。

其实李君阁觉得老伯所讲,和四爷爷的水平相比,总还差着那么一点意思,不是那么深入浅出。

不过一般人也压根听不出来,加上名人效应摆着,老伯的课程,下载量反而比四爷爷的还要多得多。

这让李君阁想起了霍金《时间简史》的销量。感不感兴趣先不,看不看得懂先不,买一本装点一下书柜门脸,增加些谈资,在一般人心里,总是不错的。

李君阁上前给老伯倒水,笑道:“服,不服都不校不过一个字一堂课,常用汉字四千五百个讲完得多久?”

老伯端着茶杯笑道:“怎么可能,偶一为之提领一下兴趣就可以了,修行都在个人。我你啥时候去三台观把茶叶拿回来?再不去我怕被药师和果山抢光了。”

李君阁一拍脑门:“哎呀把这个忘了,这都清明后了,那我下午就去,四爷爷最近怎么都不讲课了?雨湘雨淮不是也回来了吗?这都插完秧了,你的课她们还敢不来听?”

老伯道:“你四爷爷拉着她们整理家史呢……嗐!哪里是家史,我看了,这书以家史为纲,其中涉及宗法,村约,乡治,群建,宗教,田土,农制,时令,地理,候,民俗,民谚,传,艺文,物产,杂传,周边……”

李君阁目瞪口呆:“这……这跟我三年前刚回来的时候的不一样啊……”

老伯道:“这不是我回来了吗?你四爷爷这是没准备让我清闲呢。他搜集了几十年的资料,其中很多非常有文献价值,这就是一部西南村治的变迁发展史,留给子孙后代,也是不错的。”

李君阁道:“也别太辛苦,这就是一个退休之后的娱乐项目,老堂婶在我们这里过得习惯吗?”

老伯笑道:“比我还忙,这不跑苗寨收集民歌去了,是要翻译成英文诗,我都懒得管她。”

李君阁笑道:“实话,我们真的差人家各少数民族一个诗歌大翻译家,别外语的了,汉语的都差,这事情我现在也在当游戏玩。那我也不去打扰四爷爷了,先去把山眉月眉弄到手再。”

老伯道:“赶紧的!渴那茶都渴得不行了。”

来到三台观,石鹤老头正在拿着喷壶给几百个拳头大的扦插钵喷营养液,里边都是带着三五片真叶的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