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论文题目
李君阁却已经过完长辈瘾了,说道:“小红跟二狗好说,都是乡里人,村里办个热闹算完,这小白可是城里丫头,硌豆,你们准备在哪里弄?”
硌豆说道:“上次小白看了良子婶的那套婚礼,羡慕得不要不要的,说是也想照着办一次。我跟二狗打小一处长大,一起受苦,也算是患难兄弟了,我们商量了一下,干脆办到一处!小白的行医资格证也考下来了,说是结婚后就搬来李家沟开个小诊所,顺便跟药师叔学手艺。”
李君阁点头道:“你跟小白这是出于自家的考虑,办小诊所这事情我绝对支持!不过人家小白爸妈辛苦养女儿二十几年,婚礼怎么办你们还是要征求一下二老的主意,顺着他们的意思来。这样,硌豆你就跟他们说,如果同意把婚事办在李家沟,到时候五溪二号安排专船,把夹川的亲朋好友全部接过来,就安顿在游客中心。宴席嘛,就在三高叔的丰年斗碗办。这个单,小幺叔给你们买了!”
硌豆二狗开心惨了:“小幺叔威武霸气!”
不过刚高兴了个开头,就听李君阁说道:“嗯,既然都成家了,有些工作我就该移交了,你们俩的工资卡,改天我就给小红小白。这当媳妇儿的啊,只要握着男人的钱袋子,就不怕男人出幺蛾子……”
没管立马变成一脸苦逼相的硌豆跟二狗,李君阁顺手切断会议视频,对阿音说道:“阿音,要不我们四处转转,了解了解这两个月村子里的情况?”
梁慧丽搂着阿音的胳膊:“一边去!这是乡长跟村长的事情,有你插嘴的份?我跟阿音要去实地交待些事情……”
这下轮到李君阁翻白眼了,想骑车兜风就直说嘛!拿工作当借口!
懒得管俩丫头,李君阁和老伯先送四爷爷去祠堂。
来到祠堂里,见到哥大五人组正在整理盘鳌乡古建资料。
Shirly和Alice一见到李君阁就尖叫一声扑了上来:“魔法师!”
李君阁赶紧一手一个搂住:“都多大姑娘了还没个型!不怕我一闪身让你们摔地上?嗨白婶,我们回来了。”
白婶带着眼镜,正在整理盘鳌乡古建的木雕,抬头笑道:“Jungle,你和阿音可真厉害,在荒岛上展示了半本农耕文明发展史……”
Shirly扭头看门外:“阿音姐呢?怎么没有一起过来?”
李君阁白了她一眼:“早上就来过了,是你太懒还没起床!”
Alice吐了下舌头:“这又不能怪我们,你给的盘鳌乡古建资料太详尽了,我们要从里边挑出有价值的来做论文,每天到好晚,可费劲了。”
李君阁松开两人,拖了一张椅子坐下来,想了一下,说道:“还真是,古建群落就是一个宝库,根据时间年代格局变化,就能够整出一篇《宋明村落发展演变刍议》,根据大小主次分布,就能整出一篇《宋明村落格局分布浅析》……”
Alice说道:“Jungle,你脑子这么灵,给我和Shirly各选一个小方向吧,免得爸爸说我们不做事情。”
李君阁抠了抠脑门,说道:“你比Shirly坐得住,坐得住的人想得就比较深,可以来一篇《盘鳌古建群的建筑形式和文化精神》。先阐明其建筑规模,建筑方式和建筑风格,然后结合其设计思想和风水文化来研究其意境意向,之后讲述老祖宗怎么用物质形式表述出非物质形式,还要发掘出当地民俗民风和祖训方言中与这些建筑之间的相通相连之处。”
“再往大了做文章,就可以阐述古建群与自然山水的融合,其中包含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几个大建筑比如牌坊,祠堂,会所,学堂为什么会成为宗族象征,以及他们在中国人传统思想中的意义。”
“另外李家沟还有个特点,就是和山上阿音她们苗族也一直有友好交往,两族之间的文化也有相互渗透相互交流的地方,这是一个独特有趣的现象,可以分列出来阐明,绝对是你这篇文章中的亮点。”
白婶笑道:“喂!Jungle,当着老师的面帮侄女作弊吗?”
李君阁笑道:“兴趣不就是最好的老师吗?这篇文章不准拿去考试,再说我只是提一个头,剩下的水磨工夫都得Alice自己来。”
白婶说道:“那Shirly那篇呢?让我看看你们李家沟的老师因材施教的本事。”
李君阁说道:“Shirly喜欢到处逛,那就多出去跑跑。从小处入手,以量取胜。来一篇《盘鳌乡古建群文化符号总析》,将瓦木金石,分门别类,把上边各种雕饰,绘画,装饰,主题的图案符号收集齐全,一一把背后的意思交代清楚,给每个符号赋予多个维度,比如年代,做法,难易程度,象征意义,被装饰物品的性质,用途,重要性,实用性,美学属性,文学属性,甚至化学属性,居住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辈分等等等等都标识阐明……最后引入大数据模式进行分析,相信也能从中提炼出古建群变迁发展中的主流文化脉络走向,甚至能得到很多出人预料的新奇发现和启示。这和Alice的那篇文章其实也能殊途同归。”
白婶叹为观止:“Jungle,要是都是你这样的学生,那我可是太省心了。有没有兴趣攻读一下哥大的东亚文化专业?就凭你这两篇论文,只要做出来,一个硕士已经轻松到手了……”
李君阁连连摆手说道:“y,Alice,还有粽粑和芋头,你们四个人还在求学,要多跟祖祖学学方法论。”
“学习不是我李家的长处,知道怎么学习,这才是我李家的高明的地方,你们来了李家沟两次了,祖祖每天耳提面命,你们只要掌握了这一点,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