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先生和我对话期间,一直讲自己基本没症状。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肿瘤(生长的部位,往往和症状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胃比喻成一个房子,它有两扇门,进来的门(进口叫贲门,出去的门(进口叫幽门。如果肿瘤长在入口或出口的地方,可想而知,只要这个病灶稍微有点大的话,就会表现出症状:长在入口附近,吃东西会不舒服,甚至吞不下去;长在出口附近,就会觉得胃胀、难受,排不出去。但是,肿瘤如果长在胃的中间,譬如长在胃角或者胃体,肿瘤周边往往没有很重要的组织,消化症状不明显,这种就很难通过早期的症状来发现它。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本身有胃炎或者是胃溃疡的话,作为高危人群,胃镜复查的频率就要增加。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一些血液指标的变化。
人与人差别很大。有些人稍微有一点症状,他就会拼命去检查,甚至把各种检查都做一遍他才放心;也有的人他觉得有一点症状很正常,无所谓,往往这种症状也是一过性的。仍以胃癌为例,它往往是合并胃炎和胃溃疡的,如果他认为我就是个胃炎,或者就是个胃溃疡,那么他就会选择吃一点治疗的药物,症状就改善了。但症状改善不代表没问题啊,甚至我们以前有碰到过胃癌合并胃溃疡的患者,做完胃镜之后,第一次活检没有抓到癌细胞,就当做单纯的胃溃疡用药,吃药以后溃疡面有缩小,但是一直不愈合。结果第二次胃镜活检就抓到了癌细胞。
从这个角度来说,肿瘤往往是具有迷惑性的,普通民众提高健康素养,同时保持警惕性是很重要的。
如果说是发现了可疑的病灶,譬如说糜烂的部位、粘膜粗糙的病灶,有可能就是一个早期的表现。我们不能放过这样一些蛛丝马迹。一旦能早期发现,它就只是一个创伤很小、愈合又很好的手术,更重要的是,他的长期预后会非常好。
(三
22年11月底12月初,曹先生在长征医院接受了胃癌根治术。
术前,曹先生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它常因治疗需要被用于癌症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及放疗后。新辅助化疗对于消除残留的微转移、减小原发性肿瘤的大小、减少肿瘤复发转移机会、提高治愈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手术过程不赘述。
手术后,曹先生看到了切下来的标本。他说,怎么形容呢,一大脸盆。
我跟他讲,除了把有病灶的胃部切除,我们还要做相应的淋巴结清扫,即把胃周的脂肪淋巴结都切除掉。
今天我们可以讲得更细节一些,手术有两个目的,一是把胃上的原发病灶切掉,把剩下的消化道做一个重建,让它继续保持消化功能;二是做充分的淋巴结清扫,胃周淋巴结分为三站,鉴于术前影像学评估发现曹先生的第三站也有可疑淋巴结,所有最后手术做的是d3清扫,就是三站全部进行了清扫。
术后病理显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组转移,也就是我们说的远隔部位淋巴结转移,这意味着曹先生的胃癌已经是iv期,是非常晚的分期了。
术后曹先生又做了很多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还有局部的射频消融都做过,应该说是穷尽了很多的努力。这个过程中病情也有好转反复的时候,但总归还是进展很快,最终治疗效果还是不理想。
如果要我来总结这样一个令人惋惜的病例,我特别想说的是——
中国是胃癌大国,表现为发病率高,中晚期比例高,预后不佳。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最重要的一个手段。胃癌早期没有特异临床症状,而胃镜可以在直视下对胃黏膜进行观察,并对可疑病变取活检病理明确是否有癌变,从而实现早诊早治。
曹先生,一路走好!
以上内容是长征医院留美博士后周海洋采访的原创文章。
周海洋的这篇文章我反反复复看了无数遍,与爱人的状况一模一样,爱人也是在五年前做过复查胃镜。21年3月那次胃部大出血(恒径动脉破裂、杜氏病抢救以后,我们几乎每年都做胃镜检查,连续做了5年,确认没有问题,无非就是溃疡,谨慎小心了5年没有问题后,就疏忽大意,后面就没有再做胃镜了。
直至去年年底,221年11月15日爱人由于老是嗳气、反酸,就去长征医院门诊,预约第二天就胃镜,那天胃镜差一点下不了检查台,当时就出现大出血,当时就从急诊住进病房。
曹景行从手术后只活了一年又七个月,同我们一样,得到的是同一个医院同一个级别的最高级别的医术救治,医院、大夫、家人都用尽了办法,终是无回天之力,享年75岁。而我们?难道我手上的风筝线真的也就要断了?我们才过完66大顺。前途渺茫,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