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解决了这些士兵退役的问题,又给我们大钱保留了一只强大的预备役,要我大乾遇到危机情况,这50万退役的士兵,可以马上武装起来,招之能战。
徐伟真的有半晌无语,感情源头还在自己身上。
此时正是乱世之际,各路的诸侯都巴不得他们身边的老兵越来越多,所以就根本没有退役的制度,大汉的诸侯很多都是征战了十几年的老兵,他们除了死基本上很难脱离军队。
在大乾却不是一样,徐伟当年就是当过几年的士兵,勉强了解一点天朝的士兵制度。
所以他在制定大乾兵役制度的时候,基本上学习了天朝的制度,三年的义务兵加两年的预备役,士兵最多在军营中呆5年,不能升官就走。
平时维持一支数量稀少的常备军,战时在马上扩充大军。只要装备跟得上,预备役也能维持稳定的训练,大乾军队的战斗力完全得可以得到保障。
而徐伟之所以这样做,一是现代的制度就是这样,徐伟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还是照本宣科的按照现代制度来执行的好,想要做什么改变他没那水平,二是他记得看过一本种田流的,说是要让士兵活着下战场。
这本书的主角认为,一个士兵在军营十几年,勇敢者必定会战死,只有兵流子才能活在军营十几年,但是这样的士兵显然会影响大军的士气,腐蚀新来的士兵,让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削弱。
军队不长久的更新换代,也会造成军队各方面的阶级固化,封建制度复辟,严重的影响战斗力。
所以徐伟一直保持着大军轮换的制度,退役一部分士兵新招募一兵部分士兵,保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而从这些年实践来看,天下的各路诸侯就是大乾士兵战斗力最强,士气也是最高涨的。
而显然这一套制度是要有极强的后勤保障的,尤其是退役士兵的后勤保障。
要是退役后的生活还不如在军营当中的生活,很多士兵只怕是不愿意退役的。
就是这套制度很难维持下去,因为徐伟当年从兵营出来之后,根本就没有什么安置的岗位。
但是他很快又发现一个问题道:“在农场成为农业工人和回到村里有成为农夫,有什么不同,这些士兵总不会你说他是个农业工人就真的就认为自己没有在种田?”
牛贵道:“这些士兵都是有月俸的,而且农场的基础设施也建设的和县城差不多,加上这些农场都得是在郡县附近,工人平时也可以到城市当中生活,所以才没有爆发出什么动乱。”
感情因为这个原因,大乾的农场才不得不在郡县附近。
而后牛贵说道:“所以我一直劝执政兵贵神速,快速消灭曹操和刘备一统天下,这才是最好的选择,要不然的话,光每年光安置这些士兵,迟早朝廷是难以承受的!”
这个不是牛贵危言耸听,要大乾有百万大军,按照三分之一的退役率,要不了三年时间,就要想办法安置上百万的士兵,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到时候只怕大乾的农场会弄得更多。
现在大乾的常备军已经超过了30万,去年动员消灭袁谭的时候,更是动员了60万大军,要不是现在中原人口稀少,很多民夫和士兵,在打完仗之后,可以直接移民中原,只怕现在牛贵他们要头痛死,如何安置这批士兵和民夫了。
对于这点徐伟也明白,这是现代国家都很难做得到的事情,很难强求牛贵他们做得更好。
但徐伟还是说道:“只有练好好内功,我们才好对外出击!”
还有一点他没有说,一统天下了,牛贵这些人就不会有紧迫感了,到时候只怕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功臣,而功臣反而最难以相处,他们认为打下的天下有自己,天下就平定了,就到他们享受的时候了。
虽然这样想也没有错,但很多时候功臣就意味着为非作歹。有多少人还能保持初心?徐伟都不敢确定。
要如何对待这些功臣,徐伟到现在还没有太好的想法,是朦胧的有一个点子,却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接受。
所以他情愿停止征战的脚步,处理好内部的事物,再决定如何对付曹操和刘备。
因为现在大乾的体量,只要内部不出现问题,刘备跟曹操就不可能战胜他。
徐伟想了想道:“官员学校继续扩招,今年翻一倍培养6000名基层的官员!乡村是我们必须要争夺的地区,因为权力不会出现空白,任何有空白的地方就会被其他的势力占据。”
牛贵一脸无奈道:“诺!”
徐伟道:“不用担心,我们财政养不活这么多官员,渔阳郡的试点在开展,集村并屯的计划完成,一个县需要村长就会少很多,而我们对大钱的掌握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只要这些官员是在为百姓服务,创造的财富就会越,我们大乾的财政会越来越多,根本不会存在养不活这些官员的问题。”
《剑来》
而后徐伟拿出会议纪要说道:“并村问题花费巨大,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来完成,分田地的问题倒是相对来说好解决一点,唯一的麻烦只怕是大家不愿意放弃原本的土地!”
牛贵道:“当年我们要不是拿出冀州肥沃的土地,只怕部众都不愿意让出土地,辽东地区可以得到三倍的土地,但整个大乾也只有十几万人愿意迁移到那里去,尤其是从分土地一向是很难的事情,这事情执政不能着急,要是执政全面铺开的话,属下敢保证,大钱就3,000万人口,就3,000万户百姓,但我们却没有3亿亩的土地分给大家,这事情只能一步步来,稍有差池会引起极大的动荡。”
徐伟就感到奇怪了,两汉开国的时候也分了土地,他们好像都没什么难处,没道理,刘邦刘秀可以做到的事情,他反而这么艰难呢。
但这种事情得找专业人士,徐伟想到了襄楷和贾诩两个人,他们两人应该是大乾学历最高的人,就在大汉当过官,对大汉的事情了解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