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葬玉环(1 / 1)

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至十月,唐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是抗击、牵制安禄山叛军的著名城市攻坚战,史称“睢阳之战”,此战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五日(1月29日夜,安禄山被杀。

安禄山死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初四,在瑟瑟的寒风之中,李隆基经过三十多天的艰苦跋涉终于抵达了令他魂牵梦绕的长安。一年前那个火热的夏天,他如同丧家之犬般仓皇逃离这里。那时的他还不知道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如今的他仍旧不知道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因为此时帝国的皇帝已经不再是他,而换成了他的儿子李亨。

此时饱经风霜的李隆基颇有些无欲无求的意味,却始终牵挂着一件事。当年因情势急迫不得已草草安葬了爱妃,如今他却想要风风光光地安葬无辜惨死的杨玉环,孰料却遭到强烈的抵制,只得暗中派遣心腹宦官前往马嵬坡秘密改葬杨贵妃。

在夜色的掩映下,几个形迹可疑的宦官蹑足潜踪地来到马嵬坡。经过一番查找,他们终于找到了当年埋葬杨玉环的地方,谁知这次改葬却引发了一起千古谜案。

成书于五代时期的《旧唐书·卷五十一》这样记载这件事:“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肌肤已坏”说明杨贵妃的尸体还在,只不过已经深度腐烂了。

可北宋史学家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却留下这样的记载:“启瘗,故香囊犹在。”根本就没有提“肌肤已坏”的事情。

难道欧阳修发现了什么新的史料,或者有了什么新的考古发现?否则他怎么会刻意删去“肌肤已坏”这句极为重要的话语呢?难道坟墓中除了香囊之外根本就没有杨玉环的尸体?如果真是这样,杨玉环是不是当年并没有死在马嵬坡呢?

不得而知。

唐至德二载(757)十月,在陕郡之战后,安庆绪仅率13人从洛阳逃往邺城(heb省hd市临漳县。邺城之战开始。

此战,唐肃宗待安庆绪逃至邺城一年后才下令攻讨,发兵数十万竟不设元帅,无统一节度;久围城不下,粮秣不继,军心不稳,终于酿成一次大溃败。

史思明自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退后,回到范阳驻守,安庆绪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范阳本是安氏老窝,安禄山从东京和西京所掠珍宝,多半都运往这里存放,已是堆积如山。渐渐地,史思明恃富而骄,欲将范阳占为自己所有,也不想再被安庆绪节制。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被副元帅郭子仪等统兵2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万,但由于肃宗的孱弱和猜忌,诸军不设统帅,以致战事久拖不下。次年春,叛军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军九节度使大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郭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在这个颇为敏感的时候,李隆基的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却引起了李亨的不悦和警觉。

由于兴庆宫地处长安闹市区,喜欢热闹的李隆基经常登临兴庆宫长庆楼,默默注视着眼前的市井景象。他站在楼上看风景,而他却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他的每次出现都会引起百姓们的骚动,因为执政近五十年的李隆基早已被深深地印刻在百姓们的心中。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的百姓们急忙跪下叩头。高呼万岁的声音在大街之上久久地回荡着。

李隆基没有想到自己退位之后竟然还会有如此之高的人气,于是急忙命人在楼下设置酒宴款待那些质朴的百姓。看到已经退位的父皇居然还会拥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李亨的心中自然会感到不悦,但他也仅仅是将这种不悦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因为这些还不会对他的权力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剑南道进京奏事的官员途经兴庆宫时特地拜见了李隆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剑南道的百姓敞开温暖的怀抱接纳了他这位流亡皇帝,所以他对剑南道始终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愫。对于一位行将就木的人来说,别人的惦念与挂牵会使得他的心里感到暖暖的。他随即让玉真公主与如仙媛设宴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李隆基接待的客人从普通百姓升格为朝廷官员。这不仅引起了李亨的不满,更引起了他的警觉

可此时的李隆基对此还全然不知,居然还邀请羽林军大将军郭英乂来兴庆宫小酌,可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他们的命运都将会因为这次普通的饭局而彻底地改变了,因为郭英乂的身份太过敏感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