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秋天,他久经宦海磨砺又长期位于权力核心,因此他一出手便命中了杨国忠的死穴,此时的杨国忠不仅没有还击之力,更无招架之功。
由于南诏屡屡进犯,唐帝国饱受战乱困扰,李林甫趁机上言身为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应该亲赴前方,指挥一线的军事斗争,因为官员身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担其责,也要冒其险。剑南节度使这个显赫职务带给杨国忠的不仅仅是无上的荣耀和炫耀的资本,还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李隆基要求帝国各级官员恪尽职守,如今面对西南危局,杨国忠就必须要有所行动,有所担当。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杨国忠犹如五雷轰顶,因为他知道在李林甫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是要将他彻底地排挤出朝廷的野心。如今他这一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甚至不知道还能否再回来!
曾经意气风发的杨国忠突然间变得垂头丧气,此时杨玉环或许是他手中唯一的救命稻草。他急忙入宫用极为悲凉的口吻说:“我要走了,可妹妹莫要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如今我们杨家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悬崖边!”
杨玉环从本心里并不想过多地介入政治,但见到此情此景却无法不为所动,于是与杨国忠一起前去见李隆基。虽然杨国忠在仕途上一路平步青云,但她却很少为了他的升迁而向李隆基说情。
“三郎,哥哥能不能不走?”杨玉环开门见山地说。
李隆基为难地说:“这恐怕有些困难,毕竟君无戏言!”
杨国忠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说:“启禀陛下,这全是李林甫的奸计,还望陛下明察!”
李隆基颇为不悦地说:“朕还没有老糊涂,分得清忠奸,也辨得了善恶!朕是要你赴阵,并不是让你去送死。有什么必要如此哭哭啼啼呢?食君之禄,为君分忧,难道这点儿道理你都不明白吗?”
李隆基态度如此坚定,必然有着诸多难言之隐。杨玉环也不便再强求,只得话锋一转说:“哥哥怕在外面时间长了会被三郎遗忘!”
李隆基挥挥手,说:“你放心,只要西南局势稳定了,朕自会找机会召你回来的!”
尽管李隆基的承诺给杨国忠带来了一丝慰藉,但杨国忠却难掩内心的失落之情。为了安慰情绪低落的堂哥,杨玉环特地让雪晴送他出宫,可让她始料未及的却是正是她的这个决定最终将雪晴推上了绝路。
杨国忠迈着沉重的步伐前往曾经熟悉如今却有些陌生的剑南。杨国忠渴望着雪晴能够成为他手中的那枚足以扭转乾坤的棋子,怀着热切的心情等待着,期盼着,但也在煎熬着……
当年十月,李隆基和杨玉环照例前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年老体衰的李林甫自然也在随行官员的行列之中,这位政治强人不会想到自己再也回不了长安了。
就在杨玉环和李隆基在华清宫对弈之际,李林甫急急火火赶来奏报西南军报。李林甫高声诵读着奏状,可站在一旁的雪晴却突然从身后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朝着李林甫的后背猛地刺过去,殷红的鲜血顿时就浸透了他紫色的公服,他很快就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
现场顿时就乱作一团,谁也不会想到杨玉环的贴身侍女居然会行刺当朝宰相,更不知道谁将会成为下一个攻击目标。眼疾手快的高力士顿时就将自己的身体挡在李隆基的面前,高声呼喊:“羽林军,赶快抓刺客!”
几十个羽林军将手持利刃的雪晴团团围住。雪晴的脸上却没有一丝惧色,她将手中鲜血淋漓的匕首扔在地上,仰天长啸:“柳郎,雪晴给你报仇了,虽死无憾!”
杨玉环从最初的惊恐中挣脱出来,为雪晴求情说:“她肯定是一时糊涂,还请三郎从轻发落!”
李隆基对闻讯赶来的羽林军挥挥手说:“通通退下!”那些佩剑持刀的羽林将士们急忙识趣地退下。
李隆基转而对身边的高力士说:“赶紧命人送宰辅去尚药局救治。既然刺客是贵妃娘娘身边的人,那就交给她自行处理吧!此事要严密封锁消息,切不可泄露出去!”
杨玉环万万想不到一向温文尔雅的雪晴居然会做出如此过激之事。为情所困的雪晴终究没能逃脱这段孽缘!
杨玉环希望能够让这件事慢慢冷却下来,然后再找机会放她出宫,于是命人将雪晴安置到一所偏殿内“禁足”,希望她能够好好地冷静一下,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本章完,下一章:宰相之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