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艺临走的时候给李隆基留下了一封信。李隆基急忙命人点灯。李隆基也看完了这封长信,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异常凝重,甚至有些扭曲变形。
烦闷不安的李隆基在驿站之中愤懑地踱着步。杨玉环唯恐他会出事,寸步不离地跟在他的身后。碰巧看到寿王李琩和庆王李琮在驿站的床榻之上相互枕着休息,李隆基顿时就怒火中烧,呵斥道:“李琩,你这样不检点,还成何体统!”
李琩不知道父亲为何会没头没脸地斥责自己。这里又不是等级森严、仪容严整的皇宫,而是一座狭小的驿站。如此庞大的一支逃亡队伍纷纷涌进这里,哪里还有什么贵贱之分?更让他感到困惑的是父亲为何只是苛责他一个人?
尽管想不通,李琩依旧诚惶诚恐地站起来,跪倒在父亲面前谢罪。
虽然这些日子李隆基的心情一直很差,但他却很少没来由地跟身边人乱发脾气,越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继续留在他身边的人就越显得弥足珍贵。杨玉环不明白李隆基为何会莫名地暴怒,想要劝劝盛怒之下的李隆基,但又觉得李琩的身份太过敏感,一时间陷入两难的境地。
李隆基看出了她脸上流露出来的尴尬的神情,随手将袁思艺留给他的那封信递给了杨玉环,然后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了。杨玉环走到院中借着依稀的月光隐约辨认着信上颇为潦草的字迹。她的心中不觉一惊,一直困惑着她的一个疑问也就此解开了。
废太子李瑛之所以明知危机四伏,却依旧不顾政治大忌披甲带兵入宫,原来是受到袁思艺的诱骗!
袁思艺原本是李瑛母亲赵丽妃身边的一个小宦官,正是在赵丽妃的竭力提携之下,他才得以受到皇帝的宠信,一路扶摇直上,飞黄腾达。出于感恩,袁思艺一直对李瑛颇为照顾,李瑛也一直对他心存感激。武惠妃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将袁思艺作为自己整个阴谋之中的关键棋子。
其实袁思艺也想到过拒绝,但他深知拒绝的后果。虽然他与高力士表面上称兄道弟,但暗地里却一直钩心斗角,一旦武惠妃与高力士联手对付他,他的厄运恐怕也就不远了,况且李瑛的太子之位早就摇摇欲坠了,他还有什么必要如此不计后果地保全李瑛呢?
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袁思艺决定为了利益而背叛自己的内心。
在那天晚上,他悄悄出宫跟李瑛说,一股不明身份的盗贼潜入宫中,李隆基命李瑛赶紧率兵前去救驾。如果换作是别人,李瑛或许会仔细盘算一下去还是不去,或许还会谨慎地核实一下这件事到底是真还是假,可他眼前的却是相交多年的袁思艺,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的话无疑也就代表着皇帝的话。更为重要的是李瑛觉得袁思艺根本就没有理由骗自己,况且在当时如此紧急的情形之下也容不得他多想。
李瑛出发前特意命人叫上了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然后率领着东宫卫队浩浩荡荡地前往兴庆宫。他本意是想与李瑶、李琚分享这次难得的立功机会,重新赢得父亲的赏识,殊不知却将两个最为亲近的弟弟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瑛凝视着熟悉的金明门,自从李隆基在兴庆宫听政之后,文武百官入宫候朝时都会经过这里,却不知为何夜色掩映之下的金明门竟然会显得如此阴森可怖。这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总会戒备森严,但今晚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禁军将士。
金明门缓缓地打开,李瑛策马入宫,但他内心深处那丝莫名的恐慌却始终挥之不去。他也知道不管前面将发生什么,他此时都已经没有了回头路!
就在此时,沉重的金明门“吱”的一声突然关上了,袁思艺也不知什么时候已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此时的李瑛才意识到自己或许已经落入了他人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驻守在“金花落”[1]的禁军将士从四面八方赶来,将他们团团围住。李瑛就这样从一个太子沦为了一个“逆子”。
[1]兴庆宫新射殿以东的一片禁军营房。
杨玉环艰难地将自己的思绪从十九年前拉回到现实之中。她终于理解了李隆基为何会莫名地对李琩动怒。她早就隐隐感到这些年李隆基一直都在反思,当年如此冲动地将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都残忍地赐死,是不是太过冷酷无情了。
袁思艺留下的那封信无疑彻底洗刷了李瑛、李瑶和李琚三人身上的不白之冤,李隆基心中的悔恨自然如同潮水般向他袭来,不过始作俑者武惠妃如今却已故去多年,李隆基只能将满腔的愤怒撒向她的儿子李琩。
杨玉环悄悄走到李隆基的身边,轻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况且寿王对此事又不知情。”
李隆基也渐渐冷静下来,曾经犯下的错如今已经无法弥补,况且现在又正值兵荒马乱,只有父子同心、群臣协力才能光复河山,中兴社稷!
(本章完,下一章:策划政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