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不久,李隆基就任命颍王李璬为剑南节度大使,剑南节度留后崔圆为剑南节度副大使,同时免去了杨国忠的剑南节度使职务。虽然李隆基表面上不露声色,但他的态度却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安禄山的谋反,哥舒翰的惨败,杨国忠恐怕都难辞其咎。曾经歌舞升平的唐帝国如今却已是刀兵四起,他这个皇帝有责任,但杨国忠这个宰相却更有责任。不过碍于杨玉环的面子不便发作,他只得将所有的不满和愤怒默默地埋藏在心底。
如今李隆基命令颍王李璬立即赴任。按照惯例,无论是节度大使还是大都护都只是“遥领”,仍旧会待在京城,并不实际管事,可李隆基却一反常态,要求儿子李璬立即前往剑南赴任。李隆基还诏命沿途郡县准备接待颍王李璬一行人等。其实不过是在为了迎接他的到来而做准备!
心事重重的李隆基缓缓地走下勤政务本楼,来到旁边的花萼相辉楼,抚栏远眺兴庆宫的秀美风光,极目遥望长安城的繁华景致,深情环顾楼内的华丽陈设。当他意识到明天这一切将不再属于他的时候,浓烈的凄楚之情便萦绕在他的心头,久久都不曾散去。
不知什么时候,杨玉环已经悄然来到李隆基的身旁,安慰道:“圣上不用太过悲伤,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到那时这里的一切还是如今这般模样。”
李隆基凝重的脸上勉强挤出几丝微笑,其实他也知道杨玉环不过是在故意安慰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甚至还能不能回来现在都是一个未知数。
李隆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玉环,不论人生是得意还是失意,须尽欢。你命人把梨园子弟们都叫来,今日不醉不归!”
“好,今朝有酒醉今朝!”杨玉环知道李隆基要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与曾经的美好告别,甚至是诀别!
曾经喧嚣的花萼相辉楼刹那间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李隆基苍老的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但那些跟随他多年的乐工们却仍旧能感受得到他微笑背后的苦涩。就在众人把酒言欢的时候,李隆基却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早已故去许多年的父亲李旦,或许是出于对父亲的忏悔。
李隆基让乐工贺怀智速速到长乐宫去取父亲李旦生前最喜爱的那把琵琶。自从父亲去世后,这把琵琶就被黄色秀帕包裹起来束之高阁,再也无人问津。如今再次见到这把琵琶的时候,李隆基真是百感交集。他让贺怀智调准了音,命善弹琵琶的和尚段师弹奏一曲《水调歌》。梨园子弟中一个擅长唱歌的少年伴着如此哀伤的乐曲唱道: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在低沉的乐曲伴奏下,那个少年犹如天籁般的声音在金碧辉煌的花萼相辉楼里久久地回荡着,仿佛是对美好往昔的回忆,又好像是对命运无常的慨叹。
“此歌是何人所作?”一直默不作声的李隆基突然打破了沉默。
“此乃李峤所作!”杨玉环脱口而出。
李峤曾在武后、中宗朝数度拜相,但他最令后人称道的却是他在诗歌方面的高超造诣。杨玉环最喜爱他所写的那首《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将无形的风化作有形,使读者能够在抑扬顿挫间听到飒飒的风声。
“真是才子啊!”李隆基不禁感叹道。李峤最后两句引用了汉武帝的典故。秋高气爽之际,汉武帝乘船在汾水之上欣赏沿岸美景,有感而发的汉武帝吟诵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如今气吞万里的汉武帝早已化作一抔黄土,唯留下年年南飞的秋雁。李峤借此感叹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青山依旧在,唯有夕阳依旧红。
(本章完,下一章:君王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