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大半年的时光平静如水地过去了,时间定格在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的冬天。李隆基照例又去了骊山温泉宫“避寒”,这次他依旧带着最为心爱的女人杨玉环。
这次李隆基在骊山一住就是二十六天。在武惠妃刚刚去世的那两个冬天,他在骊山仅仅待了十六天和八天,担心因物是人非而触景伤情。这次他之所以会在骊山住这么久,是因为有了佳人杨玉环的陪伴,原本孤寂的生活又重新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而这次骊山之行也让杨玉环答应搬到宫中与李隆基长住。
回到长安后,杨玉环兴冲冲地来到太真观,来和师父三清师太告别,可她一想到再也见不到朝夕相伴的师父了,心头不知为何突然掠过一丝莫名的悲伤。她第一次感到自己竟然对那个曾经令她感到有些厌恶的老女人有些恋恋不舍。
杨玉环含泪向女师父道别,而三清师太表现的非常平静。
其实从她被派到太真观的那一天起,或许她就已预见到了最后的结局,也非常平静地接受了即将到来的这一切。
这些年的经历重塑了那个曾经天真烂漫并且对未来有着诸多美好憧憬的小姑娘。杨玉环渐渐领悟到,很多无法接受的事情就是活生生的现实。政治本身并没有对与错,只有强与弱。身为弱者的三清师太并没有错,只是因为她知道得太多了。
她想要再多看一眼三清师太,可眼前却已变得模糊一片。她赶紧拭去眼角的泪滴,因为她不愿错过这个最后的机会。
饱经岁月沧桑的三清师太的脸上从来都没有任何表情,但此时此刻她的脸上却挂着一丝浅浅的微笑,这一幕永远地定格在杨玉环的记忆深处,因为这是杨玉环第一次见她笑,也是最后一次见她笑。
精神矍铄却瘦骨嶙峋的三清师太主动伸出手,想要抱一抱杨玉环,可她的手臂就像一根在狂风暴雨里艰难摇晃的枯枝。杨玉环主动扑到她的怀中,感受着她带给自己的无限温暖。三清师太抚摸着她如瀑布般垂下的长发,如同母亲般慈祥地说:“玉环,记住为师的话,月到圆满之时,恐怕就离残缺不远了。”三清师太的这句话时常在杨玉环的耳边响起,却依旧无法帮她摆脱宿命。
杨玉环终于搬离了冷清而又枯燥的太真观,天性爱美的她终于可以褪去色彩单调的道士服,换上光彩照人的华服。这是她一直都期盼的事情,可当梦想成真的时候,她却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
迫于当时舆论的压力,杨玉环住进兴庆宫并非是光明正大的,而是偷偷摸摸的。虽然杨玉环在宫内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那些宫女们、宦官们服侍起来却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因为无论是吃的、住的,还是穿的、用的,每一样李隆基都会亲自过问,谁要是胆敢有丝毫的偏差必然会招致李隆基重重的责罚。
杨玉环入宫之后却显得有几分忧郁。李隆基以为是她在为自己的名分而发愁,而这恰恰是他目前所无法给予的。殊不知她是为三清师太的事牵肠挂肚。
自从上次那一别,她便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个有些古板却又很慈祥的女人,她派去看望师父的宫女回来后跟她说,太真观早已是人去楼空,没有人知道三清师太到底去了哪里,更没有人知道哪里才会是她最后的归宿。那个饱经政治风云洗礼的女人就这样彻底地消失在了历史的深处。
杨玉环从来都没有在李隆基面前提及此事,曾经快人快语的她如今却习惯于将自己的心事默默地埋藏在心底。
就在杨玉环为三清师太牵肠挂肚的时候,她的堂弟,杨玄璬的儿子杨鉴却突然来了,而且还告诉她一个犹如晴天霹雳般的噩耗——杨玄璬去世了。虽然杨鉴刻意隐瞒了很多事,但她却能隐约猜出养父的突然离世或许跟自己入宫有关,一生清高的养父肯定接受不了儿媳嫁给公公这等乱伦之事。
望着泪眼婆娑的杨玉环,杨鉴说:“父亲弥留之际,让我给你带句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听完之后,杨玉环无奈地摇摇头,心想,功成之人又有几人甘愿身退呢?主动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是何等的艰难!况且深处激流之中,即使你有退的勇气,也未必会有退的机会。
杨鉴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李隆基都没能在杨玉环的脸上再看到笑靥。为了让杨玉环能够迅速地挣脱忧郁的束缚,李隆基特地让聪明伶俐的侍女雪晴服侍在她的身旁,还特意安排梨园子弟陪着杨玉环一起唱歌跳舞。跳动的音符如同一个个精灵在杨玉环伤痕累累的心中跳动着,渐渐地帮助她抚平创伤,给她带来了久违的快乐。
从此之后,无论是龙池水畔,还是沉香亭边,抑或华萼楼上,处处都留下了杨玉环和李隆基两个人亲昵的身影,一起赏花,一起观景,一起翩翩起舞,一起琴瑟和鸣。
杨玉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走完了武惠妃用了十二年才走完的路,成为李隆基身边最重要的女人,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令六宫粉黛失颜色!
(本章完,下一章:姊妹弟兄皆列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