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走居庸关路线,按照正常的速度行军,从宣府到大同,需要七至八日,再到京师,又需要七至八日。
紫荆关路线则好一些,因为大同至蔚州这一段路是较为平坦的。骑马行进,四日即可抵达蔚州。稍作休整,等一等后方部队,再过两日就能到紫荆关。
部队行军是一方面。
在此之前,他们已派出夜不收,单人独骑,日行百里飞奔入京。
正德二年九月初二日,
午后。
朱厚照下令腾骧四卫和四武营出发之后的不长时间,宫中又递进来军报。
刘瑾五十多岁的人,迈着小碎步一路向他冲过来,“陛下!宣府军报!”
“拿来朕看。”
他本来是在睡午觉,但身边太监都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叫醒他,草草扫过一眼,他说:“咱们等着吧。宣府总兵已至居庸关了。大同总兵则到蔚县,前锋估摸已到紫荆关。良乡,朕也派了增援,这一仗,朕要把蒙古草原打成我大明的牧马场!”
宣府离得近,到了居庸关之后,再过三日就可以抵达京师城下。
过后不久,良乡又有奏疏,乃是虎贲卫指挥使石奉所上。
“达延汗已经开始劫掠乡间,各处百姓奋勇抵抗……但虏势甚大……望朝廷早派天军……”朱厚照原本放下的心又揪了起来,“王炳今日刚去,最早也要到明日晚间才能抵达。虎贲卫虽扩充至七千人,但不知是否守得住。”
刘瑾缓着气说:“陛下,西有大同之兵,东有宣府之兵,京师之中还有精锐,不管他小王子这一仗打得如何都不影响大局。陛下亦不必忧虑。”
“那良乡呢?”
“陛下的眼中,那是九州万方……”
朱厚照瞥眼冷冷看了他一眼,
刘瑾也是聪明,立马改口,“良乡官民一心,小王子想任意妄为,也并非那么容易。”
事到如今,作为皇帝,他已尽己所能。
话说到尽处,乾清宫的外面,又有一个太监,领着两个宫女带些紧张、也带些欣喜的要来求见。
这个太监朱厚照有些眼熟,是永寿宫的人。
“奴婢来向陛下报喜,颜贵人要生了!”
这个消息,不必战事带给他的震撼小。
而且他有一些愣神,因为本来心思都在良乡的战事上,就是此刻,良乡县还正在战火之中。
“摆驾!”
……
……
达延汗不会再去攻城了,哪怕是小小的县城。
只是五万大军全去一两个村庄,也是拥挤的很,这并非分兵,而是在一个可以相互支援的范围内,纵兵劫掠!
只要遇到村庄那便去抢!
亲自走下来看以后,他也才明白,为何之前总有受到袭击的奏报传来。
“大汗,这里的人都跑了。”
“应该是跑了不久,有些东西还来不及收走。比如说,牛。”
这就说明,有人一直在监视他们的动向,然后提前撤走人。
“有用的留着,没用的一把火烧了。”达延汗也开始暴躁起来,在明军一方,这叫坚壁清野,那么就清得彻底一点。
之后继续搜索!
五万人的部队,摊开来可以形成一个很大面积的搜索区域,随着一处又一处的村庄被点燃,后面开始有人来不及逃跑,即便跑了留下的财物也越来越多。
原本安详的乡间,此刻正化为一片白地。
房子虽然不能吃,那也是好不容易盖起来的。
“该死的鞑虏!”
韩十二郎陪着石奉来到了一片山坳之上的密林中,俯视下去,能看到鞑靼人在村子中纵火,甚至还会有些没来得及逃的人的尸体。
“天要黑了。天黑了以后,就可以打。”十二郎深吸了口气说。
白天去打这样一支五万人的部队,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全歼,只有晚上还能周旋。
啊!!
他的话音刚落,
左前方忽然有一声巨响传来。
两人同时抬头望去,见到如潮水一般的人海向村庄中的鞑靼人冲过去。
百姓毕竟不是官军,没有那么强的纪律性,官军能忍,他们看着这一幕幕是在是忍不住。
“石指挥使!”
“我知道!驾!!”
平地上,这种人流是挡不住骑兵的冲锋的,所以得虎贲卫带头。至于说没按原计划,那也管不了那么许多,打着打着就天黑了。
“杀鞑虏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