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红薯入京(二)(2 / 2)

孟樱一听是这么回事,立马闹了个大红脸,“爹!你怎么能和陛下说这些?”

“哈哈哈。”朱厚照却觉得颇为有趣,当皇帝久了,这么朴实的人的确少见,“孟求中,这个条件朕答应你,朕还可以给你更多。只有一样事,你要帮朕一个忙。”

“不敢,请陛下吩咐。”

“红薯这个作物,只有你种过,朕找一块地,你留下来把它伺候好。至于你在福建老家种植的那个,朕会下一道旨意,写明方法,令当地知县去伺候。你意下如何?”

孟求中一时犹豫,他本来想回老家的。

梅怀古则在边上敲打,“孟父,这是陛下给的机缘,还不快谢恩?!”

老农也没那么多的主意的,而且他不敢拒绝,便叩头说:“草民愿意听陛下的话。”

“好。刘瑾,你去取五百两银子过来,赏给孟求中。怀古,这两人我交给你,你安顿好,若是愿意住你府上就住,若是不愿意的话,就让人家自己成个家,在外边儿住。等朕选好一块地,到时候你领着他过去。”

“是!”

“好,下去吧。”

朱厚照没有和他们讲太多种植、推广之类的事、以及以后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人家就是一个想要纹银百两的农民,不关心那些。

这是他和朝臣应该关心的事情。

看着木盘子里几颗红薯,他忍不住上手摸了摸,虽然说红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毕竟能吃、能养活更多的人,这对于他的帝王之志是有着极大的支撑作用的。

后世之人曾经探究过气候和王朝更迭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汉唐之时,中原王朝都相对温暖。

而且我们也都知道,乱世争霸中,根据地小而贫瘠的一方总是不能够获胜,这就是‘力量’的作用。统治者当然是需要各种优秀的品质,但手握多少‘力量’才是更加关键的因素。在冷兵器时代,这个‘力量’可以相对通俗的表示为:

你有多少地、能产多少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口。

不管从哪个方面想,红薯也属于是重大事项了,需要一个专门的得力之人。

朱厚照慢慢摸着,眼神之中则有认真以及略微压抑的激动与兴奋。

“刘瑾,”

皇帝的声音不似一般时候,此时显得有些厚重。

“奴婢在。”

“明日一早,传旨内阁、六部九卿入宫。除非离京,否则无故不得缺席。”

“是!”

却说得了五百两银子的孟求中很是开心,

既然有了银子,他也不希望住到人家家里去,平海伯府的牌子实在吓人,进去之后一会儿这个规矩、那个规矩,他这个人自在惯了,搞得不好万一闯了祸那才是麻烦事。

梅怀古也按照旨意随他去了,便在外边儿给他找了个干净小院儿,不用打扫,直接就可以住进去。

等到外人走了,孟樱才开始和她的父亲撒娇。

“爹爹也真是的,干嘛在皇宫里说什么嫁妆,到时候满京城都知道女儿嫁不出去了。”

“我不懂的嘛。天子那么威严,又不敢撒谎。”

“那爹真要留下来伺候那什么番薯嘛?”

“本来想走的。现在看来也走不了了。”孟求中走到门口,蜷缩起身子往地上一坐,接着像是想到了什么,他把怀里抱着的小木盒打开了,随后眼睛就开始放亮光。

“皇上还真是大方,我只要一百两,他给咱五百两!哎呀,这下咱不受那个穷罪了,等回去以后,爹给你找个好婆家,嫁妆管够。”

“女儿还不想嫁人。”

孟樱说起来也是有几分姿色,刚入京的时候风餐露宿的当时有些憔悴,这两年养在深闺,脸上是红润透亮,皮肤是白白嫩嫩的。

要说不好的地方,就是瘦瘦小小的,苗条是苗条了,但女孩子讲究的是屁股大好生养,弄成个白瘦幼,媒婆要说不好了。

“说的胡话,不嫁人?不嫁人当个老姑娘啊!”

“那也不能刚见面就要女儿嫁人,两年多没见爹了,女儿陪陪你。”

“嗯。”这话听着还算受用,想了想,孟求中又问:“那个什么世子,没有欺负你吧?”

“啧。爹你又乱嚼舌头。”

“看他不像好人。”

“这个世子才奸猾呢,他知道女儿和这个番薯有关,番薯又是皇帝在意之事,所以他注意的很。这两年女儿也算是吃好喝好睡好。”

……

翌日。

乾清宫。

皇帝到的时候,殿里面已经站满了人。

臣子们也经验丰富,有时候凭着感觉能大致知道今儿这事多大,像这一次,事情肯定不小,一个个都齐整得出现了。

“臣等参见陛下。”

“平身。都赐座吧。”朱厚照搓着手走了出来,他也不到上面去坐了,还是直奔主题。

一招手,一个太监端着木盘子走了出来。

“诸位爱卿,今儿宣召各位前来是有个喜事分享。你们先看看这东西。”他指了指,然后侧过身让他们都瞧得仔细,“可有认得的?”

正德年间,红薯还没进入中原。

朱厚照是人为的派人找了几年才找到。

几个大臣都摇了摇头。

“陛下,此为何物?”王鏊拱手,慢声细语的问道。

“这个东西名为红薯,也可叫番薯。”朱厚照做手势,让太监往前,“诸位爱卿可以拿在手里感受一番。是朕从海外让人带回来的。摸上去有些坚硬、清凉,当然也有些粗糙。”

“有何功效?”

“可以吃。”

杨一清首先拿起来,他凑在鼻子上闻了闻,“无味。”

“口感是甘甜的。”

“陛下……?”

“额,杨阁老,这个不要吃,朕只有这么几个。而且生吃比较坚硬,你们的牙容易崩掉。”

“喔……”

杨一清之后,王鏊、王炳也都拿过去端详了一番。

“陛下,这种果子,是在树上结,还是在地里长?”王鏊也好奇。

“地里长。亩产可达30石至40石。”

皇帝是轻飘飘说出这句话,但是殿里所有的大臣听完都惊了。正常的稻田,亩产也就是2石、3石。

“陛下说的是三十,不是三、四?!”韩文惊站了起来,忽然间就对红薯特别的重视起来。

朱厚照背着手笑道:“如果是三、四石,至于朕这么一大早,宣召六部九卿至此么?”

躁动,气氛还是有些躁动。

顾佐问道:“陛下从何处得到的此物?又怎知可以亩产三四十石?”

这等事情,乍听起来还是太离奇了。

“实际上在数年之前,朕已命锦衣卫暗中谋划此事,行动代号即为红薯。昨日,朕召见一福建老农,这几个红薯便是他带回来的。至于说亩产,红薯在海外之国都能有这样的产量。”

“如此,那可以代替大米、小麦?若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都改种此等作物,每年的粮食岂不是可以瞬间也翻上十倍?”

顾佐不知其特性,这样推断也在常理之中。

朱厚照看其他人也会频频点头。

“事情,倒也不会那么简单。”王炳说,“此物名为红薯,是海外之物,是否适合我大明百姓食用还是两说。臣以为,可试行之。”

王炳虽然不是那么讨喜,但说话却往往言中关键。

“朕,今日宣召诸位进宫,就是为了试行之。红薯的产量高是其一个优点,另外还有一个便是土壤肥力不那么强的土地也可种植,所需的水也远远少于水稻。这是可以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作物。此事关系重大,需内阁、各部协力推进。”

“老臣,愿领此重任,为陛下分忧解难。”韩文是户部尚书,这种事请他当仁不让。

“户部是要的。”

内阁三人听了这话也明白了,除了户部,还要内阁。

不过他们刚要说什么,朱厚照已经先开口,“此事,朕意委任一人专门负责,不仅仅是协调、负责,更要深入其中,正如王阁老所说,此物是个新鲜玩意儿,怎么吃还不知道。怎么种就更是学问巨大。”

所以这样一来就不适合内阁的阁老了,毕竟他们每个人都身兼数个重任。

实际上朱厚照想到一个人,便是杨廷和。

杨廷和原先在军机处任职,后来西北的战事结束以后,作为皇帝心腹的他,调任詹事府詹事。但现在哪里没有太子,所以他是哪里需要往哪儿去,经常性的还会代表皇帝出差,离京处理专门事项。

杨廷和有一个优点,就是脑子非常清醒,条理、逻辑从来不乱。

而且这些年他各类官都当过,乱七八糟的事处理了不少。

所以实际上朱厚照还有另外一重打算,就是调其入阁。他现在一身的奇怪经验,除了当阁老,其他的各个衙门都不太适合。

殿里的人都在等着皇帝宣布,朱厚照也就不卖关子,“红薯培育和推广之事关系重大,是朝廷最为重要的政务之一,朕以为詹事府詹事杨廷和可堪一用,并增补其入阁,专办此事。”

这么说来,是因事入阁,这也是头一回了。

大臣们再细细看了眼那东西,陛下这是通过‘因事入阁’来体现对新作物的重视了,妙。

杨廷和今日也在,他这个阁入得很是意外,主要朝中还有韩文这样的老前辈呢。

“微臣,谨遵陛下圣意!”

朱厚照说道:“寻一处合适的田地,种植生叶以后,递个折子上来,朕要去看。”

这话讲得还是延续一贯的风格。

“诸位爱卿,且与朕都保持一点耐心,几年以后我们君臣再瞧,大明必会因此而有天下更新之象。”

粮食、人口、战马、火器……这都得有,他这个正德皇帝可不是打败了鞑靼就了此一生的人。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