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大王息怒(1 / 2)

抢救大明朝 大罗罗 2941 字 2023-10-02

准格尔的石堡王城就是塔什干城,在乌兹别克语中,塔什干的意思就石头城。石头城之名并不是得自石头城墙,而是得自城外非常多见的巨大卵石。塔什干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出现,应该是中亚希腊化的产物。后来又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因而变得繁荣起来。但是当僧格的大军兵临塔什干城下时,希腊化时代修建的石头城墙早就不存在了,而且城市的繁华也早就成为了历史。

面对蒙古人的入侵,当地的乌兹别克贵族表现得非常勇敢,抵抗到了最后,城市几乎被战火夷平。

已经开始筑城定居的准格尔人很快就发现了塔什干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这座城市位于恰特卡尔山脉西面,锡尔河右岸支流奇尔奇克河谷地的绿洲中心地带,距离锡尔河的干流也不远,四周全都是肥沃的农田和草场。准格尔人只要占据了塔什干,就能控制一大片在中亚来说非常少见的宜耕宜牧之地。

另外,沿着锡尔河逆流而上300里,就是中亚地区最富饶肥沃的费尔干纳盆地。

准格尔人只要在塔什干城的废墟上筑起一座新的坚固城堡,然后在奇尔奇克河和锡尔河的交汇地点再筑一座支城,最后再控制住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出口处的古城苦盏,就能牢牢的将中亚最湿润和最富庶的地区牢牢控制在手中。

更让准格尔的僧格王感到满意的是,塔什干所在的奇尔奇克河谷地再加上锡尔河中游两岸地区,因为经年累月的战乱,人口大幅减少。将近四万里见方(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烟了。

所以在灭亡布哈拉汗国的战争结束后,僧格王就决定将自己的王城从楚河城迁到塔什干,并且在塔什干城的废墟上筑起石堡王城,作为准格尔王国的都城。

大批在楚河两岸耕种的百姓也根据僧格王的命令迁移到了石堡王城周围,全都分配到了肥沃的土地。

至于准格尔王国的蒙古腹心部,在吸收了大量从东方逃亡过来的喀尔喀蒙古、科尔沁蒙古和八旗蒙古的部众人,人数已经超过了80万。这些人被僧格王分成了12个万户,120个千户。其中的4个万户是王廷万户,8个万户则被分给僧格的兄弟和叔叔,称为藩镇万户。

4个王廷万户全部被迁移到了塔什干周围,两个在奇尔奇克河沿岸,两个摆在锡尔河沿岸,每个万户都分到了一万五千里见方的土地(差不多600万亩,人均将近100亩),开始从游牧向半耕半牧转变。

余下的8个藩镇万户中也有两个是半耕半牧的“驻城万户”,一个属于噶尔丹,被摆在楚河城。一个归了僧格的叔叔楚琥尔乌巴什,被摆在了锡尔河左岸的平原上,守卫着石堡王城西南的门户,也筑了一座城堡作为统治中心,起名为王叔堡。

而另外6个藩镇万户则是游牧万户,被摆在楚河府(石堡城周围称王廷府,楚琥尔乌巴什的辖区称王叔府)以北的大玉兹、中玉兹草原上,负责压制哈萨克人的反抗,并且抵挡东侵的罗刹人。

而在这6个游牧藩镇万户以北,则是几个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夹在准格尔王国和罗刹国之间的部落,算是准格尔王国的藩臣。

其中最大的就是瓦剌四部之一的杜尔伯特部,他们现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的下游,活动范围距离罗刹国在西西伯利亚的大据点托木斯克不远。从几十年前开始,向东扩张的罗刹国就一直试图让包括准格尔部在内的瓦剌四部归顺臣服。现在准格尔部已经进化成了准格尔王国,罗刹国自然也没什么想法了,但是杜尔伯特部和另外一些小部落还是罗刹国争取的对象。

在罗刹国挖准格尔王国墙角的同时,当上了准格尔国王的僧格也开始挖罗刹人的墙角——向迁移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派出了喇嘛使团,游说他们向准格尔王国臣服。

此外,被准格尔逼到小玉兹哈萨克人也是罗刹国、准格尔国争夺的对象——哈萨克人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止抵抗,所以罗刹人一直在支持哈萨克人反抗,而准格尔王国则希望迫使小玉兹的哈萨克人称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