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师徒之辩(2 / 2)

虽然这样的判断并不正确,但其话中的道理是没错的。

而这让刚刚看过那些残忍案件的徐光启,能够感同身受。

刚要点头附和,他突然愣住了,紧紧盯着自己的学生,疑惑道:“难道墨家有解决的办法?”

说一千道一万,能看清楚问题并不算是很难得的事情。

比如在大明,御史本身就是专门找茬、提出问题的,然而真正谈到解决问题,难度就高了。

特别是像此时,二人谈到的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文明的最终走向。

师徒二人本就是因为,感觉入西教是解决终极问题的一个方法。

现在徐光启也只是看清楚了,西教并不能解决终极问题。

而现在联想到自己的学生,并不是因为萧先生将西教的问题点出来才放弃的。

更可能是因为,对方在墨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才有此一问。

听到自己老师的问话,孙元化并没有否认。

只见他从身上取出了一个薄薄的册子,然后递给了徐光启。

说道:“的确如老师所说的那样,墨家这里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虽说徐光启之前有此一问,但当听对方说,墨家真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的时候,就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看到自己学生递过来的册子,就赶紧接过来,想要亲自验证一番。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册子上面的“大道归一”四个大字。

然而当他准备打开的时候,顿时停住了,然后坚定的将册子还了回去。

孙元化有些不明所以。

然后就听到自己老师,郑重的说道:“法不外传,为师知道你尊师重道,但此乃墨家隐秘,绝不可私相授受!”

不得不说,徐光启还是很有定力的。

不过,孙元化却笑了,将书册重新递到徐光启的手里,道:“老师放心看便是,学生断不可能做那背德之事。这个书册现在在登州家家户户都有,每个人都要看的。而且并没有不准外传的规定。”

然而徐光启却不这么认为,即便是家家户户都有,即便没有不准外传的规定,还是不能私相授受,毕竟自己相对于墨家还是个外人。

但是孙元化却说道:“老师放心,既然没有不准外传的规定,就说明可以做,因为在这里,是规矩就定在明处,不会指望人人都有高尚的品德。”

什么?不指望人人都有高尚的品德?

这算是什么话?徐光启皱眉道:“自古以来,有德者居之,有德者敬之,若人人无德,成何体统?”

话里有些责备之意。

然而孙元化并没有感到惭愧,反而十分从容的说道:“老师,您说的固然没错,但这天下永远不可能做到人人有德,千百年来这儒家以“仁义礼智信”自居,而今又如何?”

接着,他拿起之前萧总管赠给自己老师的书,道:“至圣先师的后人尚且如此,又如何要求世人有德?”

孙元化也知道,这样与老师争论有些失礼,然后歉意道:“老师勿怪,学生认为萧总管说的没错,七情六欲是人的本能,指望人人尧舜本就是不可能之事。若是大同盛世,以此为条件才能实现,那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真正的终极必然能包容一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